2015-10-01*

李敖複旦大學演講觀後感及評價

李敖:我死諸君思我狂

  我隨時會騎上灰色馬

  李敖說,北大演講是金剛怒目,清華演講是菩薩低眉,在複旦就要講尼姑思凡。意思是,不要再談理想,要多談一些現實問題;名詞爭論可以少一點,關鍵是要以務實的態度去做。

  正如李敖自己所說,三場演講的主題是一脈相承、前後貫通。李敖在演講時一再說今年我已經七十歲了,在複旦演講又引用了陸遊的一句詩: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言外之意,這些觀點是集他70年的智慧沉澱和經驗總結的真知灼見。

  李敖在複旦演講的結束語說:活到我這個年紀,對人生會有某種程度的悲觀,我不相信基督教,可是《舊約全書》最後的啟示錄裏有一段說:見有一匹灰馬,騎在馬上的,名叫死。我告訴你,我隨時會騎上灰色馬!

  珍惜風平浪靜的時候

  在開場的15分鍾裏,他講到不少中國文化方麵的內容,每句話都滲透著他的幽默風趣,短短15分鍾內,已爆發出十多次掌聲和笑聲。

  李敖說:56年前我離開上海的時候,在外灘看到警察騎著大馬、手裏拿著皮鞭驅趕群眾。這些群眾清早5點鍾戒嚴時間一過,就四麵八方地擁向銀行去擠兌黃金。我親眼看到這樣一幅淒慘畫麵,看到國民政府兵敗如山倒的樣子。所以56年以後,我再回到上海,感到也看到了國家的富強是多麽重要。李敖說:大家要珍惜現在風平浪靜的時候。

  演講結束後,複旦校方贈送給李敖兩件禮物,一是用宣紙印刷的、代表中國古典文化精髓的《紅樓夢》;二是集中國文化大全的《中華文化通治》101卷。李敖則回贈複旦《李敖大全集》一套。

  中文應抓住時機鹹魚翻身

  李敖在演講中說,現在是中國發展的大好機會,國人應該抓住時機,使國家富強,民族語言文化能夠發揚光大。李敖並舉出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和好萊塢女星嘉寶為例,說明珍惜機會的重要。

  李敖談到中文應抓住時機鹹魚翻身時,講了一個故事:美國文學家馬克吐溫,一輩子喜歡投資發財,但每次投資都失敗。最後,有個人對他說,有這麽一個玩意,你在這個房子說話,隔壁就能聽到,這就是電話。可是馬克吐溫說,這是個什麽玩藝,我不要投資。所以,他失去了最後一次發財的機會。

  李敖說,中文電腦化以後,英文對中文的威脅減少了,因為中文可以根據聲音來輸入。中文裏一些特殊的表達方法和優美意境,是外文所沒有的,應該利用現代科技把中文的優點發揚光大。今天,我們就碰到這樣一個好機會,要珍惜這個機會。

李敖說,複旦的學子,現在的年輕人,思想開明,思維奔放,知道什麽是真正的改革開放,大家應該抓住時機,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

李 敖的演講具有自覺的表演意識,這種大學演講的表演意識也是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所缺少的。看李敖的複旦演講我們要看聽眾在什麽時候笑了,什麽時候鼓掌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聽眾為什麽笑?笑這種演講效果究竟意味著什麽?聽眾為什麽鼓掌?鼓掌又意味著什麽?聽眾為什麽有時候隻鼓掌?而有時候隻是笑?而為什麽有的時候是既鼓掌又笑?鼓掌與笑這兩種演講效果究竟有何區別,這又說明了什麽?對演講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內容來。李敖在複旦演講的整個活動分為四部份,第一,演講主持人複旦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薑義華致詞;第二,李敖個人演講,從9時42分開始,10時31分結束,這個過程曆時49分;第三,李敖回答聽眾提問,從10時32分開始,10時57分結束,曆時25分,共有8人提問,其中教師2人。到這兒為止,李敖的複旦演講的主體部份就結束了;第四,李敖與複旦互贈禮物,這是演講活動的最後一個部份。從總體上說,李敖在49分鍾的個人演講過程中上半場氣氛熱烈,下半場演講效果略顯平淡,而李敖在回答聽眾提問的25分鍾期間表現相當出色。

在李敖個人演講一開始的時候,李敖先不說自己,而是先調侃主持人薑義華。李敖說:薑院長是我的老朋友,所以我可以開一句玩笑,他為了把我今天講話故意的學術化,所以變成了這種樣子,和他坐在一起。其實我跟大家說,他講得太長了,並且他的普通話講得不夠好。學問一級棒,語言不好。因為李敖不願與學者為伍,而薑義華給李敖定的複旦演講題目是一個學術性的題目叫《中國人文的機會》。

李敖自然不願意作學術演講,他要作更大的相當於公民意義的社會文化演講,而且薑義華的致詞方音很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李敖的普通話卻說得很好。李敖在複旦演講一開頭,就開主持人的玩笑,並借此彰顯自己的普通話是如何的好,薑義華是如何的不好,於是聽眾就笑了,並且鼓掌。因為李敖損人捧自己,有點出乎人的意外,李敖複旦演講中的表演性立刻就呈現出來。薑義華教授是謙謙君子,當然也就微笑著接受了這個調侃。其實李敖在無意中觸及了一個中國知識分子演講的痛處,就是在演講時語言表達都不太好。像晚清的梁啟超演講,感情充沛,但是不會說普通話,方音很重,這樣就影響演講效果。李敖緊接著說:我最怕這種講堂,原因講過,作為一個演講的人,他要很禮貌地照顧到每一位,可是當講堂是這個樣子的時候,從右到左,從左到右,我就覺得我自己是一台電風扇。 人情練達的李敖一邊說,一邊真的把頭像電風扇一樣左右轉了一圈,這當然是一個明顯的身體表演。把自己的頭比作電風扇是一個滑稽搞笑的比喻,於是引來聽眾的哄笑聲。但這個時候聽眾隻是笑,並沒有鼓掌。因為鼓掌往往是對演講中正義行為的支持。這段話李敖在清華演講的時候也說過,但複旦的聽眾還是哄笑,並沒有產生語言疲勞現象,一開始李敖複旦演講的氣氛就這樣營造起來了。

接著,李敖倚老賣老,把聽眾的注意力引向56年前的曆史領域。說起曆史,當然是李敖的拿手好戲。李敖說自己在56年前的上海看到的一幅景象是上海群眾在外灘銀行瘋狂地擠兌黃金,而警察騎著高頭大馬手裏拿著皮鞭在鞭打群眾,李敖親眼看到了一個亡掉的中華民國在最後兵敗山倒的情景。李敖說:我和他們一起逃到台灣,當時我沒有選擇權,因為我隻有13歲。當我現在又回到了上海,56年以後我回到上海,大家知道我的感覺嗎?就是我看過那麽淒慘的畫麵,你們都沒有看到,你們也不會感覺有什麽不同,可是對我而言,我才知道國家的富強是多麽的重要,尤其在上海我看到了。請鼓掌。在講到國家的富強對個人的發展是多麽重要時,李敖做了一個手勢,並通過語言要求聽眾鼓掌,這在中國大學的演講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當李敖說請鼓掌時,聽眾就隻有鼓掌的份,而且是長時間的鼓掌,並引起了聽眾的哄笑。如果這個時候聽眾不鼓掌,一是不禮貌,二是不鼓掌就有不愛國之嫌疑,李敖這麽熱愛祖國而且正義凜然,能不鼓掌以示支持?但李敖主動請求鼓掌又出人意外,因為我們還根本不熟悉這種李氏演講風格。觀眾之所以哄笑,是因為李敖的自我感覺實在良好,表演做秀十分到家,聽眾對李敖的這種張揚自信的演講風格感到十分陌生,產生了美學意義上的陌生化效果。這個陌生化效果的一個直接反應就是發笑。李敖操控整個演講活動雖說不上是庖丁解牛遊刃有餘,但也可謂收放自如。

評價:

李敖複旦演講的真實情景對於中國知識分子公民文化新傳統的想像與實踐具有一些反思的意義。當我們討論李敖演講時,如果我們隻討論李敖這個人,而對演講本身卻不置一詞,那麽,我們的文化心態就太狹隘了。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文化場域內部關於公民演講的自我啟蒙與認識是一項必需的工作,這也正是本文的唯一目的所在。當然,關於李敖的大學演講,見仁見智,百家爭鳴,在中國知識分子儒家文化人格主導的嚴肅語境中,其爭議也必然會是無窮的。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