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觀後感

看完電影,我想到了一句話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同時又為李安儒雅又不失哲學氣息的導演風格所折服,《少年派的奇幻之旅》這部電影的主題當然不隻是寓意深刻的精神分析,也不僅僅是通過那美輪美奐的3D效果而顯示出的人與自然的神奇交響樂。在派的第二個版本故事沒有出現前,我始終認為這部電影充其量是印度版的《魯濱孫漂流記》,海洋版《荒島求生》,但當派講述完第二個版本的故事後,電影情節急轉直下,人物故事豁然明朗,蛛絲馬跡全部浮出水麵,好比在品了甘醇的酒一段時間後,潛伏的酒勁終於上腦,後勁十足暢快過癮。這部電影的敘述風格和藝術效果讓觀影者直到最後一刻才從作者精心構造的迷宮裏走了出來,對真相恍然大悟的同時卻意猶未盡。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是李安花了四年才導演出來的一部大作,它是如此的與眾不同,眾多的哲學因素伴隨著絢麗的3D鏡頭衝擊著我們的大腦。在我看來,派的第一個版本的故事是他自己虛構出來的,而第二個版本才是真實發生的一切,而正是這兩個版本的衝突與一致,使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充滿了複雜深刻的哲學解讀。這裏麵出現的哲學元素有:理性,欲望,宗教,克爾凱郭爾宗教的人,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科學,人的本質……
  
  在電影中,猩猩代表為愛奮不顧身的派的母親;斑馬代表老實本分的水手;豺狗代表恃強淩弱的廚子;老虎則代表派心中的惡,無理性和無道德的本我;食人島代表宗教中的看似完美的彼岸世界。
  
  當人類惡的化身豺狗廚子吃掉斑馬水手,殺死派的猩猩母親後,派心中的惡被無限激發,他殺死廚子也吃了廚子,在此之前,派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類個體,影片中曾講到過他小時候曾伸手喂老虎吃肉。而這之後,派的獸性以絕對優勢地壓倒了人性。但當派踏上陸地終於獲救的那一刻,老虎頭也不回的跑進了山林,這又寓意著回到正常的人類社會,派心中的獸性也隨之消失,他的理性回歸,本我再次複活,但派卻哭了。那麽留給我們的問題就是,人的本質究竟是什麽?善?惡?理性?欲望?我想如同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本質不是善惡,人性中善與惡,理性與欲望並存,在某種關係下理性凸顯,在某種關係下惡複活。人的本質,不過是那一係列關係罷了。
  
  電影中有幾個片段意味深長:輪船遇到海難,船上的動物四處逃竄,派曾大聲質疑:誰打開了動物的籠子?其實並沒有人打開籠子,當人類遇到危險,體內的動物本能自覺地在理性與自我的掩蓋下逃逸出來。
  
  當派和老虎遭遇閃電暴雨等瑰麗神秘的自然奇觀時,老虎被嚇壞了,動物性在自然麵前是低頭的,動物性理解把握不了自然,派盡管了解這些自然奇觀,但依舊為之傾倒,人類借助科學可以征服自然,但科學史不過二三百年,它尚未解釋清楚一切自然現象和規律,對於我們不能解釋的,我們要心懷敬畏。至此,派最後的宗教信仰也來源於自然萬物的敬畏,對人類微不足道又無能為力的悲憫。
  
  當暴風雨中派的求生手冊兼日記本被吹跑後,派和老虎的關係開始從敵對緊張走向依存共生,求生手冊以及上麵的文字代表著人類的文明和常識,求生手冊提醒著派他是人,老虎是獸,而求生手冊的的消失,人類文明的痕跡越來越模糊,人與獸的界限不清不楚,在此時,人就是獸,獸就是人。
  
  電影結尾處,派詢問記者更喜歡哪個故事,記者回答說第一個版本,保險公司的日本代表盡管十分懷疑第一版本的真實性,卻最終在報紙上刊登出了第一個版本,兩個版本孰真孰假已經無關緊要,版本的對立消弭於看似不可一世的人與科學的無能為力中。至此,《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完成了兩大哲學主題:理性的人——非理性的人——理性的人;信仰的存在——信仰的迷失破滅——信仰的重建;我們和自己的信仰在李安的電影奇幻漂流中,完成了一次升華。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