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5*

小男孩和蘋果樹的童話故事

文/瑞喬·M·約翰 翻譯/加法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一位小男孩,天天到樹下來,他爬上去摘蘋果吃,在樹蔭下睡覺。他愛蘋果樹,蘋果樹也愛和他一起玩耍。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相互的,愛和被愛,關心和被關心,照顧和被照顧。無所謂付出,無所謂索求。)

  後來,小男孩長大了,不再天天來玩耍。一天他又來到樹下,很傷心的樣子。蘋果樹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說:不行,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要玩具,可是沒錢買。蘋果樹說:很遺憾,我也沒錢,不過,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來賣掉,你不就有錢了?男孩十分激動,他摘下所有的蘋果,高高興興地走了。然後,男孩好久都沒有來。蘋果樹很傷心。

  (男孩長大了,想要自己的玩具本沒有錯。當蘋果樹建議孩子摘下蘋果賣了換錢,孩子激動,孩子高興,這是情理之中的事。而蘋果樹,既然主動、自願地讓孩子摘了自己的果子,就應該為孩子的激動而激動,為孩子的高興而高興,這跟男孩是否再來蘋果樹底下玩耍本沒有關係。既然付出,就別想著回報,否則最好從一開始就別付出。)

  有一天,男孩終於來了,樹興奮地邀他一起玩。男孩說:不行,我沒有時間,我要替家裏幹活呢,我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幫忙嗎?我沒有房子,蘋果樹說,不過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統統砍下來,拿去搭房子。於是男孩砍下所有的樹枝,高高興興地運走去蓋房子。看到男孩高興樹好快樂。從此,男孩又不來了。樹再次陷入孤單和悲傷之中。

  (看到男孩高興,樹好快樂,這其實就是回報,不是嗎?隻是不明白,蘋果樹要求男孩怎樣的表現,它才能不孤單,不悲傷?難道男孩天天躲在樹蔭下,蘋果樹就會開心?如果我是蘋果樹,我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支持孩子的獨立和追求,但不會因為支持男孩而讓他砍了自己的樹枝。要知道,不愛護自己就是不愛護自己的家庭,涸澤而漁的行為其實是對自己不負責任,這樣的行為,恰恰使自己喪失了進一步保護孩子的能力。)

  一年夏天,男孩回來了,樹太快樂了:來呀!孩子,來和我玩呀。男孩卻說: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揚帆出海,輕鬆一下,你能給我一艘船嗎?蘋果樹說:把我的樹幹砍去,拿去做船吧!於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樹幹,造了條船,然後駕船走了,很久都沒有回來。樹好快樂……但不是真的。

  (既然不是真的,為什麽要去做?無原則的寵孩子,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如果我是父母,我希望孩子能夠楊帆出海,去見識沒有見識過的世界,去感受沒有感受過的生活,去實現沒有實現的願望。至於孩子是否回到你的身邊,那是孩子的選擇。孩子回家了,表示歡迎;孩子遠行了,為他祝福。)

  許多年過去,男孩終於回來,蘋果樹說:對不起,孩子,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你了,我的蘋果沒了。男孩說: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蘋果了。蘋果樹又說:我再沒有樹幹,讓你爬上來了。男孩說:我太老了,爬不動了。我再也沒有什麽給得出手了……,隻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樹流著淚說。男孩說:這麽多年過去了,現在我感到累了,什麽也不想要,隻要一個休息的地方。好啊!老根是最適合坐下來休息的,來啊,坐下來和我一起休息吧!男孩坐下來,蘋果樹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蘋果樹也許不知道,即使他不做任何事,他都是孩子的港灣——心靈的港灣。也許獨立後的孩子一輩子都不會回到這個港灣停泊,但那是一種寄托,無論走到哪裏,無論遇到什麽困難,孩子都會想到: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安靜的港灣,隻要自己願意,隨時都可以回去。而那個港灣,本應該為自己的孩子走的更遠,飛的更高而高興,而祝福。)

  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這顆樹就是我們的父母。小時候,我們喜歡和爸爸媽媽玩……長大後,我們就離開他們,隻在需要什麽東西或者遇到麻煩的時候,才回到他們身邊。無論如何,父母永 遠都在那兒,傾其所有使你快樂。你可能認為這個男孩對樹很殘酷,但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對待父母的方式。

  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這顆樹就是我們的父母。

  (這是蘋果樹的故事。我希望自己不是那棵蘋果樹,我也希望自己不是那個小男孩。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孩子!)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