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不爭和無求是遠離煩惱的方法

嫉妒是當別人超過自己時、油然而生的一種酸溜溜的感覺,它不僅是一種負麵的、有害的心態,而且是一種心理疾病。嫉妒心理越強,說明其心理越脆弱。你不能確定自己的位置和目標,總是把自己同別人相比,無法從生活和工作中發現自己真正的價值,因此,經常出啊在壓抑、焦慮不安、怨恨煩惱、患得患失的心境中,得不到片刻祥和、寧靜。因此,嫉妒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會使別人受到傷害和痛苦,也會使自己處在頻繁的心理刺激和壓力下。
  
  什麽樣的人才能擺脫嫉妒心所帶來的煩惱?應該是無所求的人。
  
  人道無求品自高,這句話出自清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撰的一副聯書,原聯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裏的無求是告誡人們要摒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不為外物所牽絆,不為浮雲遮望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這裏的無求,不是人生的不思進取和漫不經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更不是一籌莫展、難掩煩悶的消極態度和庸人哲學,而是告誡人們要擺脫功名利祿的羈絆和困擾,不必強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兄弟爭雁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
  
  兄弟兩個外出打獵,看見一隻大雁從天上飛過,兄弟倆拉好弓準備射雁,這時卻為了射下雁後該如何吃而爭吵起來。哥哥說要煮著吃,弟弟說不行,要烤著吃,爭論了半天也不分高下,最後沒辦法,就找了一個過路的老人來評理。老人說:把雁分成兩半,一半煮著吃,一半烤著吃不就得了?兄弟倆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聽從了老人的安排,但抬頭射雁時,大雁早已飛走了。
  
  可見,爭吵實在是一件兩敗俱傷的事,到頭來誰都得不到好處。
  
  人達到了無欲無求的境界。因此,能夠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夠不降其誌,不辱其身。無為而無所不為,有所不求而又所追求,這才是無求的最高境界。這種境界既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信仰,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心態。這樣的心境需要時間的磨礪,也需要人生的錘煉。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