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成功之道

成功之道
                    作者:方奕晗

  不知不覺間,成功已經成了一門學問。

  從機場的書報亭到大學校園的閱覽室,甚至在網絡商店裏,凡是有書的地方,《成功的3個周期》、《你也可以成為億萬富翁》、《黃金門》這類勵誌書籍隨處可見——它們甚至被單獨分成一個門類,擺在最明顯的位置。

  然而,很多人對這類勵誌書籍的閱讀體驗卻是,讀的時候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但激動了幾天之後卻發現,生活還在繼續,自己的人生道路並沒有多大改變。

  有人分析過成功學的基本講義和慣用詞,發現它們幾乎就是人類世界已知的公理。比如世界第一成功導師、世界第一潛能開發大師安東尼·羅賓的必定成功公式:第一,明確目標,決定你所要追求的是什麽;第二,詳細計劃;第三,立刻行動;第四,如果行動方向有偏則進行修改,以能達到目標為準;第五,堅持到底。這個公式當然是無懈可擊的,按照這些無比正確的道理行事,理論上也必定成功;如果不成功,隻能說明你的行為有偏差。

  不能否認,從這些廉價、方便、唾手可得,但又貌似永遠正確的道理中,我們似乎獲得了營養甚至是前進的動力;但如果一味地沉迷於所謂的成功之道,放棄了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則有可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與自己最初的夢想漸行漸遠。

  速成的成功真的有效嗎

  按照成功學的定義,這是一門運用世界頂級人士證明有效的成功方法幫助個人、企業或者團隊,減少自我摸索的時間,快速達成目標並獲得全方位成功的學科。這其中,最具賣點的無疑是速成二字。

  類似35歲以前實現財務自由、如何在36歲之前成功這樣的標題之所以引人注目,或許正是基於以下的邏輯:成功,似乎是一種標誌,象征我們努力的成果,表示我們這一輩子沒有白活。成功,又像是度量衡,評定我們在社會中的等級。而與之類似的不少成功學書籍似乎也在教導我們,成功要趁早,開發個人潛能、三個月賺到一百萬、實現人生價值。

  可是,在短時間之內,隻要按照某種特定的方法付出有限的努力,就能達到一個頗具誘惑力的人生高度,你覺得可能嗎?

  我曾經被人拉去參加一個培訓,現在想來,那幾乎是成功學教程的現場演示。

  第一印象就是群情激奮。不大的會場裏,擴音設備本就顯得多餘,而導師還在不斷要求每一個發言者拿著話筒聲嘶力竭:大!家!好!我!叫!×!×!×!

  自我介紹之後要說的,是來此上課的目的——個性中的哪些東西阻礙了自己的發展,想突破什麽樣的人生瓶頸,達到什麽樣的目標等等。一個20多歲的女孩說出了困擾自己的一個問題:害怕衝突,尤其是在職場上,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緊接著她表了個態:希望能有所改變吧。

  導師喝止:‘希望改變’就是不改變!為什麽拒絕改變?!你現在不改變,一輩子就改變不了了!你到底希望不希望改變?直到被問得啞口無言,女孩隻好說:我想改變。

  在簡單講解了幾條理論之後,培訓很快進入實踐環節。女孩得到的任務是,在手機通訊錄裏挑一個自己最不喜歡的人,給他打電話,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表達出來。女孩猶豫再三,而導師則煽動在場的同學一起鼓掌,鼓勵她突破自我。

  看到了吧,這就是前麵提到過的那個必定成功公式的簡約版本:明確目標、立刻行動、堅持到底。當然,還要配合上讓人熱血沸騰的現場氣氛。可是,如果冷靜下來想想,這樣的一個電話真能改變一個人20多年來日積月累所形成的個性嗎?這樣的舉動看似是人生突破,實際上又能有多大意義?這樣速成的成功,真的有效嗎?

  職場厚黑不可取

  還有一種與職場有關的成功學書籍,被打上了厚黑學的標簽。這門起源於李宗吾先生的學問,如今似乎在職場上有了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你埋頭苦幹卻遲遲見不到收獲,你經常莫名其妙遭人中傷,你總是眼睜睜地看著機會被人搶走……於是有人宣稱,之所以遇到這樣的職場問題,隻能說明你的厚黑本領還不夠,還得好好修煉。在市麵上流傳的厚黑學職場書籍中,大多都會列出一係列並不積極的職場法則,比如敷衍推諉,明哲保身、正話反說,假話真說、找好靠山,不得罪人等等。

  如果你按圖索驥,或許確實能解決剛才提到的那些問題,讓自己的付出獲得更高的性價比;但在得到的同時,相信你也一定會失去一些東西,比如積極的生活狀態、誠懇的人際溝通、進取的工作態度以及真實的個性表達。

  身在職場,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遇到困難甚至是不公平,這些都很常見。要知道,不是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一定會有所回報——如果你抱著這樣的態度工作,難免會失望,進而陷入一種哀怨的情緒中,害人害己。但如果你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足夠認真、足夠努力,堅持一段時間之後,相信明眼人一定會看得到。至於金錢、名利、職位和發展機會,當你不那麽在意這些東西的時候,它們反而會自己找上門來。

  真正的成功無法複製

  諸多成功類書籍大都存在一個隱含的前提條件:成功是可以複製的。

  如果我們把成功定義為個人資產達到500萬或者40歲之前做到大區經理的話,實現這樣的願望的確會有一條相對固定的路徑。當然,不可能人人都能夢想成真,但在千軍萬馬當中,必定會有幾個勇士殺出重圍。

  看到過一句話:一個社會結構中,成功人士不過1%,而且他們離不開長期實幹和機遇。若成功一學就會,且成王敗寇,成功人士光榮,非成功人士可恥,那麽,社會中99%的大多數人還怎麽活下去?

  《史蒂夫·喬布斯傳》被譽為喬布斯本人留給世界的最大禮物。於是有人鑽到書裏,試圖從中尋找通向成功的路徑,網絡上也曾經掀起一股打造中國喬布斯的大討論,但是一無所獲——我們已知故事的結局,再回過頭去從過程中尋找蛛絲馬跡,即便是找到了一些諸如創新意識、追求完美之類的東西,那也僅僅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喬布斯,真正的成功是無法複製的。因為我們要的是每個人的成功,而非一種成功。

  成功不是從終點到起點的反推。我們需要成功學,但不要功利主義的成功學,更不要打著成功學旗號的商業營銷。其實,隻要換一個角度來理解,成功就不再是一件隻有極少數人才能做到的事情了——它並非意味著某一個具體的數值或職位,更不是跟其他人生活境遇的比較,而是一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追求成功,要輕裝上陣,首先要甩掉的就是成功學的大包袱。

  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盡全力把它完成好,這便是成功。
                     (韓文增摘自《中國青年報》2012年2月7日)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馬雲成功之道: 成功源於簡單

    馬雲成功之道: 成功源於簡單 馬雲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封麵的企業家,到底是什...

  • 李彥宏成功之道:摳門創業險勝

    李彥宏成功之道:摳門創業險勝 2005年,李彥宏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特別節目——...

  • 成功之道

    成功之道 作者:方奕晗 不知不覺間,成功已經成了一門學問。 從機場的書報亭到大學校園的閱覽室,甚至在...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