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李白《峨眉山月歌》翻譯及賞析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注釋】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
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qiānɡ):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東。
夜:今夜。
發:出發。
清溪:地名,指清溪驛,在四川峨眉山附近。
三峽:指長江三峽,即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在今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黎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遊。
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
下:順流而下。
渝洲:今重慶一帶。

【古詩今譯】
半輪秋月掛在高高的峨眉山頭,皎潔的月影映在平羌奔流不息的江水中。在天光月影的陪伴下,我離開了清溪,一路向三峽順流而下,皎潔的明月啊,思念你卻看不見你了,原來我已經到了渝州。

【賞析】  
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因依戀家鄉山水而寫下的一首小詩。詩人乘著小船兒在夜裏離開清溪,向著三峽沿江順流而下。高懸於峨眉山頭的半圓秋月映入平羌江中,隨著奔流的江水一路跟隨著詩人跳躍前行。當小船兒轉入渝州以後,家鄉的月亮就再也看不見了。這首詩雖然隻有四句,卻用了五個地名,同時還通過半輪秋月一線貫穿,巧妙地將一幅千裏蜀江行旅圖清晰完整地展現在讀者麵前了。
峨眉山月半輪秋。峨眉山月寫出了時間,從清溪出發的時間是在夜晚;半輪秋交代了季節,此次出行是在秋天,並且是個與象征團圓的月滿相反的月缺的時候——半輪秋,足見詩人對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不舍和眷戀。作品把半輪與秋連在一起,有一種深遠的意境,仿佛帶著幾分涼意,另外秋也含有殘缺之感,不難看出這裏多少滲透了些惆悵,然而又隻輕輕帶過,不顯沉重。
影入平羌江水流。這一句詩人將目光從天上、山間回到船邊,從寫高掛於峨眉山頭的山月轉而寫映入平羌的水月。一江秋水,載著半輪秋月,時緩時急地流動著。月光如水,水流月也走,既有一種流動的神韻,又有一種寧靜的美。
蘇軾在《送張嘉州》一詩中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謫仙此語誰解道?請君見月時登樓。詩的前兩句就直接引自李白這首詩。蘇軾從小就生活在峨眉山和青衣江附近,因此他對李白的這首《峨眉山月歌》體會也自然會深刻於山外之人,可以想象得出,這首詩一定勾起了他關於家鄉的很多鮮活明晰的記憶。因此,謫仙此語大概是他最能解了。
夜發清溪向三峽。在天上月光和水中月影的陪伴下,詩人從清溪驛乘船出發,向三峽順流而去。所謂清溪,即清溪驛,在青衣江上,今四川犍(qián)為縣峨眉山附近。據記載,杜甫、岑參、蘇軾、陸遊等都到過清溪驛,並留下一些詩篇和遊蹤佳話。這句詩實際上是寫了一個過程,即在什麽時間,從何地出發,又去往何處。
思君不見下渝州。詩人離故鄉漸行漸遠,沿岸山重水複,那半輪秋月時隱時現,最後,終於看不見了。作品寫到這裏,詩人對家鄉的惜別之情和思念之意表現得可謂是躍然紙上,淋漓盡致了。這句詩的意思是說:思念著你啊,卻見不到你了,就讓我這樣在思念與惆悵中順流而下,來到渝州。我們知道,在詩人前行的途中,當然還會有明月相伴的,但峨眉山不可見了,平羌江也不可睹了,昨夜之月已非今夜之月,他鄉之月亦非故鄉之月,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啊。
借物寄情是這首詩的一大亮點。李白的這首《峨眉山月歌》流露於字裏行間的都是依戀家鄉、思念家鄉的深情,從離鄉時峨眉山月半輪秋的眷戀與不舍,到思君不見下渝州時的無奈與惆悵,表麵是寫峨眉山月,實則是在抒寫詩人內心深處對家鄉的眷戀和思念,應該說峨眉山月 在這裏隻是詩人借以傾吐心緒的一個情感寄托的物件而已,詩人寫的是秋月,思的則是故鄉。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