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嶽飛小重山譯文及賞析

小重山

嶽飛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
千裏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鬆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嶽飛小重山注釋(譯文)

昨晚受寒的秋蟬不斷哀鳴,驚醒我回千裏之外(故鄉)的夢,已經三更了,我寂靜無語,簾外麵月亮朦朧微明。
為了追求功名利祿頭發已白,家鄉的鬆竹也長大了,阻斷了我回家的路。想要將心事寄托在瑤琴上,知音太少了,弦彈斷了又有誰聽?

解析

  上闕寓情於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裏,收複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
  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誌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複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歎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麵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鬥爭的不滿和譴責。
  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嶽飛小重山賞析



讀嶽飛的詞,以前最喜歡《滿江紅》一首。因為那氣吞山河的氣概,總讓人覺得熱血沸騰,豪情萬丈。越到後來,就越喜歡這首《小重山》,沉鬱含蓄中,帶著壯誌難酬的孤憤,確如人言一種壯懷能蘊藉。

無情未必真豪傑!真正的英雄,從來就不是如同某些電視和書中那樣,總是壯誌淩雲,豪情勃發,他們也會有失落,也會有迷茫,也會有難以排遣的惆悵。所以現實中的英雄,也許不如電視和書中那般神奇,但卻更加真實感人。

我一直以為,要理解嶽武穆這個人,就必須把滿江紅和小重山連在一起來讀。作滿江紅之時,正是青春年少,意氣飛揚,一心要抗金保國,直驅黃龍。當是時,則天下何事不可為?作小重山之時,卻是多年征戰,塵滿征衣,雖然連戰連捷,卻是飽受掣肘,壯誌難酬。即便如此,卻也不能改將軍之誌。所以,如果豪情壯誌的滿江紅刻畫的是英雄的外表,而婉約沉鬱的小重山刻畫的便是英雄的內心。

那是一個奇特的朝代,那個朝代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最燦爛的文化,最發達的經濟,最傑出的人才,卻是連年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欺壓,稱臣納貢,屈辱不堪。眼看著國土一天天的淪喪,眼看著周圍在金人鐵蹄下輾轉呻吟的父老鄉親,十九歲的嶽飛懷抱著保家衛國,收複河山的理想從軍了。從此之後的十多年,這個名字成為了金人的噩夢,他無數次以少敵眾,戰勝強大的敵人;他無數次挺身而出,阻擋住金人南下的鐵騎;他經營淮上,總督陝川五路,以無與倫比的戰略眼光準備著收複失去的河山。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去實現畢生的理想。

可是皇帝老兒不這麽想,就是跑到海上也不會丟了皇位,但要是真的收複了河山,把他老子哥哥找回來,他這個皇位是否能保住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於是就有了議和,有了稱臣納貢,主戰的嶽飛開始飽受排擠。打了勝戰,卻要忍受這樣的屈辱,英雄的內心如何能不悲憤莫名啊!

他隻能在夢裏實現自己收複河山的壯誌了,可惜深秋的蟋蟀的叫聲卻將他的美夢驚醒。他披上衣服,繞過長階走到屋外。在朦朧的月光之下,四周一片靜悄悄的。他站立在這片月光之中,思潮起伏:征戰多年,自己雖不過三十多歲,卻已是白首。以前那片山上的鬆竹都老了啊,可是自己依然沒有實現自己畢生的理想。這條路的前方有多少坎坷啊,想將自己的心事都賦予瑤琴之中,然而世無知音,就是彈到弦都斷了又有誰能明白我的心思?

誰共我,醉明月?

曲高所以和寡,這似乎是所有英雄的悲哀。在別人眼中,他們光彩照人,他們成功出色,但是每當他們午夜夢回時,是否會有一種寂寞的感覺緊纏心頭,讓他們陷入到無可抑製的悲哀之中?

都到了朱仙鎮了,連金人的精銳重騎都被他破了,但終於還是敵不過那十八道金牌。他隻有撤走,回來等待他的,卻是一個曆史上最無恥的罪名----莫須有。英雄身死時,不過三十八歲。他沒有實現一個軍人的宿命,馬革裹屍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裏。留下的,隻有千年不墮的英雄之名和那些個傳唱千古的詩詞。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