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史鐵生《我與地壇》賞析

荒蕪但並不衰敗,這是史鐵生對他熟悉不過的地壇的評價,而史鐵生的人生也如地壇一般殘缺而並不衰朽。他在狂妄的年紀殘了雙腿,因為有地壇,他熬過了人生的低穀。
  
  正如他自己所說,他與地壇是有緣分的,他常覺得他與地壇之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地壇就是為了等他,而曆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那是一種心靈的契合,並且地壇給了這個無助但是又勇於跟命運相抗爭的人兒多少的樂趣和希望。
  
  地壇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提供了心靈的棲息地。在作者正意氣風發的時候,卻遇到了如此大的不幸,他無意中發現的園子,卻成為了他終生的摯友。他與園子頗有一種同命相憐之感。地壇曾經那輝煌的玉砌雕欄早已剝蝕坍圮,留下的隻有散落的殘垣,這不正如史鐵生風華正茂,卻殘廢了雙腿,留下他殘缺的人生嘛!地壇為這個可憐人準備好了一切,在喧囂浮華的城市裏,為他提供一個如此清幽的地方,在雙腿剛殘廢的時候,是他最脆弱的時候,他去那兒,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他不需要麵對任何人的憐憫,但是也不能夠忍受任何的嘲笑,他隻有一個人靜靜地呆在那兒療傷,療身體之傷,療心靈之傷。
  
  史鐵生從地壇得到了生的希望,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他看到園中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怎能不為之而欣慰感動,在這樣一個荒蕪的被人遺棄的園子裏,還能感受到如此地生機,這讓他感受到了生命力的旺盛。靜坐在地壇裏,他一連幾個小時會想著死的事或是為什麽生,但在地壇的常年熏陶下,他想通了人生的意義,並不斷地排解心中的鬱悶。再看他閑下來的時候,一個人靜靜地觀察著園中的小生物,他對它們的描繪是如此的細膩,那些如霧的小蜜蜂,搖頭晃腦的螞蟻,累了祈禱的瓢蟲,寂寞的禪殼,個個寫得生動逼真,富有機趣。在那一片安寧的境地,他能夠傾聽到滿園子草木竟相生長弄出的響動,悉悉碎碎片刻不息。我說過這是心靈的契合,他與地壇的一景一物已經達到了心心相印的地步。
  
  地壇給他療好了傷,但同時也給他留下了對母親深深的愧疚。如今還會想起母親去地壇尋覓他的身影,但他也是如今才明白作為一個母親當時的心情。對於一個母親而言,含辛茹苦地把兒子養到成人的時候,卻被老天無情地摧殘了。就像親手栽培的花兒,即將含苞欲放的時候,卻被一場暴風雪凶狠地肆掠。母親心中的痛是無處宣泄的,每當兒子要一個人出門時,她卻耐心地幫他準備著,一個人呆呆地望著兒子離去的身影,心中充滿了說不盡的擔憂和痛楚。她是一個善解人意的母親,但並不是一個會表達愛的母親,她對兒子無言的愛,全都以行動表達了。他是一個不幸的母親,兒子所受到的苦痛,在母親那兒是要加倍的。作者對母親充滿了愧疚,他羨慕朋友為了使母親驕傲而想出名。當他自己出名的時候多麽希望自己的母親還活著,來分享他的快樂,但是一切已經晚了……
  
  十幾年的光陰,地壇給作者留下了人生的點點滴滴。親眼看著一對中年夫妻成了兩個老人。親耳聽著一個年輕人在地壇操練他的歌喉,最後的道別也是讓他回味無窮。園子裏那執著等待罕見鳥的捕鳥漢,一個讓他迷戀的中年女工程師,還有一個事業處處不順的長跑家朋友,和那最後發現的漂亮但是弱智的女孩,都讓作者感到惋惜,但這又如何,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就如他所說: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地壇給了他一個清醒的頭腦,讓他能夠樂觀地去看待死亡和苦難。對他而言死亡就是一件他不急著去做的事情,而對於苦難他選擇了承受,他相信世間總要有人去承受苦難。那麽他就充當那一角色的人!
  
  地壇還給了他創作的靈感。地壇坐落在那兒已經四百多年了,它曆經滄桑,園子裏的一切都冒著動人的氣息,而他此時此刻也會以一種別樣的心態看待他們,所以他是能夠觀察到別人觀察不到的,感受到別人不能感受的。地壇練就了他的觀察能力,不論是觀察物還是人,都會如此的到位。對於他的思想,在地壇中已經得到了升華。而他的情感呢?也細如流水般。
  
  地壇給與他的東西是無盡的,而他回報這樣一位摯友的是生生不息的文字。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史鐵生《我與地壇》賞析

    荒蕪但並不衰敗,這是史鐵生對他熟悉不過的地壇的評價,而史鐵生的人生也如地壇一般殘缺而並不衰朽。他在狂...

  • 度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感

    這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文中寫了一個重病纏身的母親,為了兒子能堅強地生活下去,隱瞞了自己到了那種田地...

  • 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