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德國總理的處事:因小失大辭職了

作者:崔向升
  德國總統辭職了。原因如下:

  第一,他讓他的有錢朋友為他的豪華假期出了錢;第二,他乘坐了比他預訂的飛機艙位更高級別的座位,但沒有加錢;第三,他買車的時候打了個折;第四,當州長時,為了買房子,他接受了一筆低息貸款;第五,當媒體想報道第四件事時,他親自打電話給編輯,威脅對方不要報道。

  基本上就是這些,沒有更多的了。

  2月17日,在妻子貝蒂娜的陪伴下,武爾夫在總統府發表簡短辭職聲明。任職期間,我犯過錯誤,但我一直誠實。他說。德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國家元首,就這樣結束了自己不到兩年的總統任期。

  有人於是問:難道這些小小細節,不都是可以原諒的罪過嗎?

  管不住媒體的總統2011年12月13日,德國《圖片報》爆出了總統武爾夫的貸款門醜聞。

  據《圖片報》報道,2008年,時任下薩克森州州長的武爾夫從好友企業家格爾根斯的夫人手中貸款50萬歐元(約合415萬人民幣),用來購買位於漢諾威郊外的布爾克韋德的一處房產,雙方商定貸款利率為4%,低於當時銀行約5%的貸款利率。

  2010年2月,武爾夫在下薩克森州州議會接受質詢時沒有主動提及這筆私人貸款,僅表示他在過去的十年中同格爾根斯的企業或者參股公司並沒有任何業務往來。同年3月,武爾夫以更低的利率從斯圖加特一家銀行獲得貸款,還清了格爾根斯夫人的私人貸款。《圖片報》還披露,武爾夫夫婦聖誕節赴美國佛羅裏達州度假,都住在格爾根斯的別墅裏。

  事件曝光幾日後,武爾夫打破沉默,以一封公開信對此作出解釋。他承認當年在接受議會質詢時沒有說出全部真相是一個錯誤。此後,他公開了自己的購房貸款資料,並將其存放在一家律師事務所供所有媒體隨時查看。

  然而,這一舉措並沒讓事件就此平息。今年1月2日,《圖片報》再爆猛料,繼貸款門後又拋出恐嚇門,將武爾夫的醜聞推向OK。

  據報道,原來,當時在國外出訪的武爾夫得知貸款門報道即將出爐,曾親自致電《圖片報》總編迪克曼。不巧的是,迪克曼彼時也在紐約出差,武爾夫在其語音信箱留言:我對你報記者有關購房貸款的調查表示憤怒,並威脅說,負責的編輯將要承擔司法後果。

  他還說,倘若報道仍舊發表,將與《圖片報》所屬的施普林格出版社徹底斷絕關係。他稱,這是一個無法置信的故事,是一場戰爭,超過了限度。

  不僅如此,武爾夫還致電施普林格董事會主席多普夫訥,希望他能給《圖片報》總編迪克曼施加一些影響。多普夫訥當時簡短地回答說,他不想幹預編輯部的事務。

  這不是武爾夫第一次試圖阻止媒體報道,此前早有前科。去年6月,武爾夫據說曾試圖說服德國《世界報周日版》撤除一篇有關其同父異母妹妹的新聞稿。

  一個口頭上承認、卻不尊重新聞自由的人,是一位錯誤的總統

  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德國民眾對政治人物的道德潔癖,最終將這位春風得意的政治人物拉下了馬。

  貸款門一經曝光,旋即成為德國主流媒體的頭條。德國《明鏡》周刊以武爾夫的照片為封麵,並附有錯誤的總統的標題,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德國《周末畫報》則以武爾夫搖晃了為題,並用粗體強調。

  德國民眾議論的焦點也越來越集中在政治家的行為準則上。民眾普遍認為,政治家必須潔身自好,聯邦總統更是應當成為國民的表率。還有人指出,作為州長和總統,武爾夫不可與富人的圈子走得太近,政治家要光明磊落,謹言慎行,不可貪小。

  如果說貸款門尚在可以忍受的限度內的話,恐嚇門則徹底點燃了各界的情緒,武爾夫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反對黨、媒體以及公眾口誅筆伐,紛紛呼籲他下台。

  德國《世界報》指責武爾夫,一位聯邦總統,以簡要的言辭宣揚新聞自由,卻在關鍵的時刻把它踐踏在腳下。在一個公開的社會中,可以想見,這是錯位的。

  《南德意誌報》也在同一天發表評論:總統的正式權力在憲法中受到嚴格的限製,也正因如此,總統的權威和可信度取決於他的言行。一個口頭上承認、卻並不尊重新聞自由的人,是一位錯誤的總統。

  社民黨議會黨團副主席海勒表示,如果聯邦總統真的以這種方式嚐試阻止批評性報道,那將是不值得尊敬的。綠黨聯邦事務負責人萊姆克說:這不是一件好事,無論作為個人還是他總統的職務,都會受到損害。

  地位顯要的人必須接受對他們的批評性報道,這是言論自由的一部分,德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在一份聲明中說,國家元首應該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一點。

  1月7日,數百名德國民眾更是聚集在總統府門前示威,他們手舉鞋子高喊總統先生,送您一隻鞋,要求武爾夫下台。

  民主政體不會允許他這種孩子氣的行為

  麵對媒體與公眾的步步緊逼,無奈之下,武爾夫接受了德國電視一台和二台的聯合電視采訪。在采訪中,他首先對自己曾經致電《圖片報》總編一事道歉,稱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

  同時,武爾夫也希望媒體和民眾能理解他的行為。當時他正忙於出訪的行程,本人也不在德國,忽然發現有人拿他的私事做文章,所以很生氣,他希望報社可以更清楚地調查後再進行報道。

  我要求把這篇報道推遲一天刊登,這樣我們就可以討論這件事,讓報道準確無誤。他說自己並沒有想用手中的職權去阻止《圖片報》進行報道。

  但這些表態並未將他從窘境中解救出來。德國漢諾威檢察院2月16日宣布,已經向聯邦議院提出申請,以涉嫌接受商人提供的好處為由,要求取消總統武爾夫的豁免權。這是德國曆史上首次有總統被檢察機關要求取消司法豁免權。

  武爾夫終於扛不住了。

  在武爾夫辭職以後,人們關於此事的興趣依然未減。

  難道這些小小細節,不都是可以原諒的罪過嗎?德國《明鏡》周刊發表的文章說,有人對媒體對這些問題的報道感到厭倦。甚至還有人認為,真正的醜聞不是他的行為,而是媒體決定抓獲到這個故事。

  但在接下來的論述中,《明鏡》周刊話鋒一轉道:並非如此。醜聞就是細節的累積。

  該文說,所有細節形成了一個圖畫,顯示了武爾夫的三個特點:裝腔作勢、提升自我、自貶身價。

  這些特點,在民主國家中是違背人民對政治家的期許的。德國民眾對總統的要求更是很高。

  總統成為德國的打折國王,也是不適宜的。在民主國家,公職官員應該由人民的代表約束,不是特權人群。《明鏡》寫道,民主政體不會允許他這種孩子氣的行為。
                  (從容摘自《新聊齋·金視點》2012年第3期)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