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小氣和大方

同修同行

在中國,評價一個人的人品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是小氣與大方。我們常常會評價我們的親戚朋友或者同事是小氣還是大方。當然,我們都喜歡大方的人而不喜歡小氣者。

後來我到英國去,和英國的人探討了對這一問題的看法。結果他們感到驚訝:為什麽中國人對大方和小氣如此在乎?在他們對人的評價中,很少會考慮小氣和大方。後來我才知道其中的道理。

小氣和大方,都是基於一個人是否能無償給予他人東西。如果是交換,便不存在小氣和大方。所以,關鍵是無償這兩個字。我們要求別人大方時,肯定是指望別人給予我們東西,而小氣是指他不願意給或者給得很少。當然,都是指對方將自己的物質(或利益)無償地奉獻出來。說白了,小氣,是因為得不到便宜;大方,肯定是得到便宜了。

但是,在西方人看來,人們都沒有義務無償給別人東西,而且也不指望別人無償給自己任何東西。就是說,在他們的邏輯中,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我不指望你給我,我也沒有義務將我的給你。如果我將我的給你,那是因為我高興這樣做,並不是要表現我的大方,也不是要你回報。如果你將你的給我,那是你自願和你高興做的,我並沒有義務回報。這種觀念甚至存在於成年的子女和父母的關係中。在朋友和同事中就更加明顯了。在英國常常有人願意死後將所有財產捐獻給慈善機構,而不是自己的子女。這樣做並不會引起子女們的抱怨或者子女們沒有理由抱怨。在我們看來,他們的關係似乎缺少親密,但卻避免了人情關係的矛盾。

而在我們中國,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結果是你我不分,人情錯綜複雜。有時看上去大家的關係很親密很客氣,但實際上內心都很累。人們經常要揣摩:我應該給你多少才合理?你給我的回饋是太多了還是太少了?然後,我們再根據這些判斷他人是小氣還是大方。

我發現,在這方麵我已經西化了。因為我如果給別人什麽,我並不希望回報。當然,我也可能不給別人什麽,此時,我也不在乎別人怎麽說我,因為我也不寄希望於別人給我什麽。

我發現,當我不指望得到別人的東西時,我也就不會在乎別人是小氣還是大方了。相反,如果別人要贈給我什麽時,我會非常緊張地想:為什麽要給我?是指望回報嗎?如果覺得對方是樂意給我並不圖回報,我會接受的。否則,我寧願不要。因為,我並不願意欠人情。同時,我要的東西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而不需要別人的饋贈。

真正的友誼不應該建立在利益交換的基礎上,這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吧。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小氣和大方

    同修同行 在中國,評價一個人的人品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是小氣與大方。我們常常會評價我們的親戚朋友...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