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7*

《科學的曆程》讀後感

  《科學的曆程》讀後感(一)

  奧林匹克運動是在古希臘誕生的,宏偉的雅典衛城已是殘缺了的,希臘古典的美女鼻子是直直,頭發是卷卷的,潔白長裙是落地的。這些就是我印象中的希臘。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古希臘的文明對於人類以後的發展做出了多大貢獻埃

  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並不象現今這樣是塊巴掌大的地域,古希臘人也不象現在的這樣沒有什麽地位。而是聖賢輩出,英才湧動埃他們中出現了一大批才智卓越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們都已成為以後許多學科的開山鼻祖。

  或許大部分的現代人隻知道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社會哲學家的大名,而對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家知之甚少吧。自然哲學家及當今所說的科學家。當時沒有科學家一詞, 科學家是1833年在英國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才創造的新詞。

  西方世界第一位自然哲學家泰勒斯德萬物源於水第一次闡明了科學對待自然界的第一原則:科學將從具體、複雜、多樣的現象中找出共同原理,再從原理中解釋、說明、預言更多的現象。簡言之,科學家的工作就是從紛繁複雜的大自然中,找出各種物質的放之四海皆準的規律、定律,使人能很好地利用它。

  畢達哥拉斯第一次提出了大地是個圓球的概念。不可想象,在不知道地心吸引力的情況下,他為什麽沒有球底下的人會掉下去的顧慮呢。

  基伯、德謨克利特提出了萬物均由細小微粒所組成,這種天才的原子論構想,直到20世紀才得於證明。

  阿裏斯塔克首先提出了地動日心說,比哥白尼早了近千年。

  埃拉托色尼測出了地球的周長約4萬公裏,地球半徑與現今所測,實際隻差100公裏。當其他地方民族還在相信天圓地方的時候,這種成績很是了不起埃如此恢宏的例子,舉不勝舉。

  這些都是2000多年前的事了。可想而知,希臘人的科學理論水平達到了多麽偉大的高度,這真是理性科學的偉大勝利。要不是羅馬人插一杠子,說不定如今我們已在火星上遊樂了。

  為什麽這塊土地會產生這麽多的哲人,這麽多的才俊,這麽高的成就呢。難道真是風水寶地,神仙顯靈,人種優異?

  不然。亞裏士多德在他的名著《形而上學》裏就曾經說過,哲學和科學的誕生須有三個條件。第一是驚異,對自然、對社會的驚異,有了驚異才會感到自己的無知。求知並非為了功利目的,而是對知識的熱愛。對世界充滿好奇心與神秘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二、有閑暇的時間。可想而知,如果誰還在為衣食而憂,為住房發愁,為娶妻生子而煩惱。哪會有心思考慮那即不能吃又不能穿的研究工作哦。當然這在有著一大群奴隸幫著幹活的古希臘時代是很容易的辦到的。第三、自由的環境,自由的學問,自由的思考,自由的發表意見,自由的爭論。知識是自足的,不以別的目的而存在,純粹為了自身而存在。古希臘早期的民-主製還是相對自由的。

  古希臘的文明、古希臘的體製、古希臘的思想雖說被打斷了幾百年,但它那優秀的種子,在合適的土壤下又重新萌芽了,文藝複興就是古希臘文明、思想的複興,近代科學的發展與古希臘理性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現今,自然科學的這套體係,主要就發源與古希臘,而其它的幾個文明古國,對於科學這個領域來說,就略顯薄弱了。國人曾經引以為豪的四大發明,雖也千古流芳,但畢竟是個體,沒有形成係統的體係。隻是在技術層麵上為人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因此,我們必須向希臘人投以敬佩的目光。


  《科學的曆程》讀後感(二)

  《科學的曆程》是一本關於科學史的書籍。

  《科學的曆程》表現出了兩種編史方法的融合。一方麵,吳國盛集納了傳統的科學史史料,在很多問題上延續了傳統科學史的敘述方式。另一方麵,吳國盛對很多問題的敘述又表現出自己的見解。這就可以使普通讀者既可以了解作為大眾語境之下的科學史,又可以看到吳國盛這位導遊所發現的獨特景觀。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既有深刻的理論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繪。因為作者的學術研究橫跨科學哲學和科學史兩大領域,因此也注定了本書的一些特點。在對一些曆史事件描述時,既能讓讀者鑽進去,又能讓你走出來,對有些問題進行了適度反思。比如在談到18世紀英國產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時,除了對紡織、蒸汽機的發明進行了一番描述外,作者認為工業革命基本上是在與理論科學無關的情況下發生的,但卻馬上帶動了相應學科的發展。科學自此越來越麵向實用技術,並形成了科學—技術相互加速發展的循環機製。閱讀此書有點像登山時找到一位高水平的導遊,在引領你看景的同時,還能陪你談古論今,思考原由。

  本書還有兩個令同行刮目、讓讀者感激的優點:一是插圖豐富,並且隨文在版麵周邊出現。這樣能使所敘述的曆史事件更加生動、直觀、親切,關鍵是能使讀者有一個想象空間和印象,並長留在他的腦海中。二是這次第二版作者彌補了初版的缺陷,下大氣力補充了注釋、參考文獻及索引,這一部分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參考文獻第十條,作者把近20年國際和國內出版的科學史書籍進行了係列點評,內容既涉及綜合史,也有分科史;既談到內史,也包含外史,洋洋三千字,大有縱論的架勢。人名索引都有中英文對照,這樣讀者如果想進一步研究的話,可通過索引和參考文獻查找更詳細的資料。

  吳國盛在本書中一直強調現代科學正處在十字路口上,科學的未來如何,人類的未來如何,是一個應該引起現代人反思的問題。在本書最後一章,他對科學進行了一定的反思,認為在科學成功的背後,我們必須注意到潛在的危險;人類通過大規模開發大自然,雖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一定的支配自然的能力,但也可能動搖人類生存的根基。

  無論如何,吳國盛並不反科學——他有什麽必要要反科學?吳國盛並不認為科學不好,而是希望科學能更好、更人性。至於來自各方麵的批評,如果作為科學傳播或科普出版的理論爭鳴,當然也不無益處。盡管有些爭論其實不是學術問題,而是心理問題或情緒問題。究竟那種科學傳播形式讀者更喜歡、能更好地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科學的曆程》可能給出了一個答案。因為親近科學的最好途徑,可能就是從了解她的曆史開始。


  《科學的曆程》讀後感(三)

  《科學的曆程》是一本關於科學史的書籍。《科學的曆程》將思想史與社會史熔於一爐,係統梳理了世界科學技術史,其間滲透了編史觀念和科學觀念的全新理解。指出科學一詞的一般含義是人類在與生存環境相適應相協調過程中產生的理性知識,指出中國曆史上存在一種與近代自然科學不同的科學,它們在自然觀、方法論上表現出各自的特色;還指出,近代自然科學亦有兩種傳統,一是數理實驗科學傳統,一是曆史博物科學傳統,這兩種傳統是西方文化中空間性思維與時間性思維方式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體現。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某種共性,而這種共性造就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於是便產生了不同的科學體係和文化體係。

  古希臘、古雅典的為科學而科學的思想決定了其科學的產生和發展勢必會極重視思維、邏輯、科學和真理的因素,少了主觀感情和形而上學的思想。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並不像現今這樣是塊巴掌大的地域,古希臘人也不像現在的這樣沒有什麽地位,而是聖賢輩出,英才湧動,他們中出現了一大批才智卓越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們都成為以後許多學科的開山鼻祖。

  西方世界第一位自然哲學家泰勒斯德用萬物源於水第一次闡明了科學對待自然界的第一原則:科學將從具體、複雜、多樣的現象中找出共同原理,再從原理中解釋、說明、預言更多的現象。簡言之,科學家的工作就是從紛繁複雜的大自然中,找出各種物質的放之四海皆準的規律、定律,使人能很好地利用它。畢達哥拉斯第一次提出了大地是個圓球的概念。不可想象,在不知道地心吸引力的情況下,他為什麽沒有球底下的人會掉下去的顧慮呢。基伯、德謨克利特提出了萬物均由細小微粒所組成,這種天才的原子論構想,直到20世紀才得以證明。阿裏斯塔克首先提出了地動日心說,比哥白尼早了近千年。埃拉托色尼測出了地球的周長約4萬公裏,地球半徑與現今所測,實際隻差100公裏。當其他地方民族還在相信天圓地方的時候,這種成績很是了不起啊。如此恢宏的例子,舉不勝舉。而這些都是2000多年前的事了。可想而知,希臘人的科學理論水平達到了多麽偉大的高度,這真是理性科學的偉大勝利。

  為什麽這塊土地會產生這麽多的哲人,這麽多的才俊,這麽高的成就呢。()難道真是風水寶地,神仙顯靈,人種優異?不然。亞裏士多德在他的名著《形而上學》裏就曾經說過,哲學和科學的誕生須有三個條件。第一是驚異,對自然、對社會的驚異,有了驚異才會感到自己的無知。求知並非為了功利目的,而是對知識的熱愛。對世界充滿好奇心與神秘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二、有閑暇的時間。可想而知,如果誰還在為衣食而憂,為住房發愁,為娶妻生子而煩惱,哪會有心思考慮那即不能吃又不能穿的研究工作哦。當然這在有著一大群奴隸幫著幹活的古希臘時代是很容易辦到的。第三、自由的環境,自由的學問,自由的思考,自由的發表意見,自由的爭論。知識是自足的,不以別的目的而存在,純粹為了自身而存在。

  古希臘的文明、古希臘的體製、古希臘的思想雖說被打斷了幾百年,但它那優秀的種子,在合適的土壤下又重新萌芽了,文藝複興就是古希臘文明、思想的複興,近代科學的發展與古希臘理性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我國古代的思想和科學都是將人放在首位,其思想講究的是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關注宇宙和自然環境和邏輯思維的要少得多。在我國關於自然科學的理論比較少,這與古羅馬的思維有些相似。講倫理的多,談科學的少。國人曾經引以為豪的四大發明,雖也千古流芳,但畢竟是個體,沒有形成係統的體係。隻是在技術層麵上為人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科學的哲學思維方法,對推動一個民族的科學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了解科學的發展,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對推動社會的發展非常重要。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