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9*

國旗下講話:秉節約之風,建勤儉之國

  國旗下講話:秉節約之風,建勤儉之國

  文/肖越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秉節約之風,建勤儉之國》。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如甘霖,能讓貧瘠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它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縱覽全球,許多國家都把節約奉為立國之本,為此聯合國專門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每年10月31日定為世界勤儉日,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穿越記憶的長廊回望,朝代的興亡不僅訴說著曆史的滄桑,更見證著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古訓。漢文帝厲行節儉,儉樸勤政,最終開創著名的文景之治;唐玄宗沉溺酒色,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致使國政混亂,激起安史之亂,最終葬送了一個盛唐。曆史反複證實,大到國家,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曆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支撐的國家是難以長治久安,難以自立自強的。以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糧食安全問題為例,麵對美國和其盟國對中國的打壓與包圍,毛澤東主席做出了深挖洞,廣聚糧這個指示,目的是讓全國人民注意糧食安全,做好備戰、提高警惕。無糧無以立國,糧安則天下安。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再次指出: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關乎國運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秉節約之風,建勤儉之國,需要我們有危機意識,更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同學們,大家知道從一粒種子變成白花花的稻米要多少時間嗎,130天。這130天裏,農民要整地、選種、播種、育秧、插秧、施肥、除草、殺蟲、灌水、篩穀、碾穀等等。他們就像對待孩子一樣,細心的養護,隻為這一粒粒糧食能到我們的餐桌之上。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我們每節約一顆糧食,就是對農民每一滴汗水的感恩。袁隆平爺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國家的糧食事業,雖斯人已去,可音容依在,我們應胸懷敬仰,心懷感恩。我們的感恩之心還應給糧食本身,正是一粒粒稻穀讓我們身體慢慢成長,健碩,讓我們可以在這個多彩的世界激情奔跑,靜靜思考,慢慢品味。

  節約糧食是全民族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倡導光盤行動。學校安排了誌願者文明值崗,幫助收集整理學生們飯後留下的餐盤和剩菜剩飯,提醒就餐的同學們要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現象的發生。目前大多數同學形成了良好的就餐習慣,能夠做到不丟剩菜剩飯、按量拿取;自覺保持桌麵衛生,雜物隨盤帶走。

  厲行勤儉,反對浪費。除了節約糧食,我們還能做什麽?反思一下,教室和辦公室沒有人的時候,能否做到人走燈滅?筆記本、作業本、打印紙、習題紙,有沒有反過來用成演草本?大家是否自備水壺、背包等,減少使用塑料瓶、塑料袋?每天來到校園,有沒有做到綠色出行,低碳環保?……其實稍加注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在此,我倡議:培養良好的勤儉習慣,從自身做起: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人走水斷流;節約用電,人少時少開燈,無人時不開燈,放學後及時關燈;節約用紙,不隨意撕、扔紙張;節約用餐,敬畏糧食、尊重勞動,以光盤為榮,以浪費為恥;堅持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生活、學習用品循環使用等。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如今,我們的生活,是老一輩憑著粗茶淡飯奮鬥出來的,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更應珍惜當下的生活。我們應牢記,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是這美德才讓我們的民族長久不衰,才讓我們的國家日益走向強大。要把勤儉節約的美德永遠傳承下去,並不是依靠短暫的熱情與口號,而是在於世代的堅持與行動。讓我們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實踐者、示範者、傳播者,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秉節約之風 建勤儉之國!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