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9*

國旗下講話:傳承民族文化,獻禮祖國母親

  國旗下講話:傳承民族文化,獻禮祖國母親

  文/馬舉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站在這裏,榮幸之至。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傳承民族文化,獻禮祖國母親》。

  一場秋雨一場涼,在纏綿的細雨涼爽的和風中秋天悄然而至,三天後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社製,民間有中秋祭月賞月之風俗。在唐代,中秋賞月的風俗盛行。文人騷客,不惜筆墨,對月抒懷,既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豪放之風,又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家國之思,更有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懷遠之情。宋、明、清代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仍遺存著拜月壇望月樓等古跡。試想,每當中秋之夜明月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瓜果供於案上,拜月後,一家人圍桌而坐,共賞圓月,吃吃月餅,聊聊人生,生活多麽美好啊!

  其實,中秋節隻是我國眾多傳統節日中的一員,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習總書記曾說: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中華民族之所以幾千年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雖一遍遍曆經磨難,卻一次次鳳凰涅槃,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觀,那是因為我們有植根於民族靈魂深處的偉大精神支撐--民族文化。清代學者龔自珍說: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當年,日本人占領台灣和東北後,妄圖通過推行日語和日本傳統文化教育,來抹殺中國人的民族認同感。我們能答應嗎?不!民族的語言不能忘,祖國的傳統不能丟!無數中華兒女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聰明才智換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粉碎了日寇的癡心妄想!是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永遠不能丟掉,不能遺忘!

  近些年,在調查中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時發現,孩子們對國粹戲劇不感興趣,對古典樂器很陌生,對民間工藝知之甚少,對傳統節日的認知,主要停留在除夕吃餃子、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上。當2005年韓國人成功地把江陵端午祭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時,我們才猛然發現,自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是多麽膚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是多麽匱乏,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是多麽無力!就拿我們湖北來說,同學們,你們知道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嗎?大家知道采茶戲、恩施揚琴、隨州神農祭典嗎?再說近一點,大家了解武穴的嶽家拳、文曲戲、章水泉竹藝嗎?是的,我們知道的很有限。

  幸運的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近年來,全國上下,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指導綱要》強調,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強調分學段有序推進,並把它融入課程和教材體係。2017年開始,高考考綱增加了優秀傳統文化考核內容。再看地方,2009年,湖北代表中國端午申遺成功。如今,屈原故裏端午文化節、武當武術節等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我們學校也經常召開紅歌會、傳誦經典等各類文化活動。

  年年中秋月相似,今年中秋月更圓,因為,今年中秋節剛好遇上國慶節,雙節合一,十九年一遇啊!祖國母親即將迎來七十一歲生日,回首七十一年的奮發圖強,七十一年的勵精圖治,苦難的母親,用蒼勁的大手,抒寫了新中國燦爛的篇章;她露出喜悅的笑顏,豪邁地走向繁榮富強,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同學們,讓我們高揚優秀傳統文化這麵旗幟,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誌去努力學習,苦練本領,以優異的成績向祖國母親獻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雙節臨近之際,祝願我們每一位實高兒女節日快樂,幸福安康!祝願我們實驗高中乘風破浪,再創輝煌!期盼偉大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