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6月20日上午十時,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中國將首次在神舟飛船上進行太空授課。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在全球來說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課不僅是舉國矚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愛好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學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課是什麽時候呢?其實,早在1985年,美國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課的構想,並且為此訓練了兩名女教師,一個是麥考利夫,一個是摩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第二年飛船升空時,麥考利夫與飛船一同殞夢地球上空——那次,飛船挑戰者號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卻並未放棄這個上天授課夢,為此她又準備了22年。終於,在2007年,她在國際空間站裏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課,通過視頻,給學生上了25分鍾課,並展示了宇航員在太空怎樣運動、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無獨有偶,此次我國同樣是由女航天員來進行授課,但授課的難度卻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亞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環境下的一些物理現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運動等我們都早已比較清楚的內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亞平在此次講課中主要演示了五個實驗,分別是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主要是讓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會有何特點,液體表麵張力有什麽作用,同時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這五個實驗不要看起來簡單,但其背後蘊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而深厚的!

這次實驗是他們事先自己劃定的嗎?其實不是。這次實驗中的部分問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所征集到的,這不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為隻有具有演示價值的問題才能被征集,這要求我們青少年需要補充更多的相關知識,讓自己從裏到外充實起來,不能外強中幹腹空空。
有人詢問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環使用的。我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指令長聶海勝告訴我們,飛船中的用水是從地球帶上來的,但目前還不具備循環利用功能,因為這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和複雜的設備。聽了這話,我不禁有些心酸,他們在太空中的生活該有多艱苦啊。

也許,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環利用是否能夠實現就需要看我們青少年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對神秘的太空感興趣,願意為我們的航天事業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向我們中國夢 太空夢的實現靠近!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