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6*

《讀大學究竟讀什麽》讀後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麽》讀後感

  文/王路晶

  讀大學,究竟讀什麽。一個古老而深刻的問題,作為大一新生,開學已經兩個月了,真正融入大學了嗎,還是在外徘徊彷徨?我想大多數都是後者吧!至少我是屬於後者的。這個問題我也曾多次問過自己:為了什麽遠隔萬裏來求學,上大學難道就是為了那一紙的畢業證書嗎?我接觸到《讀大學究竟讀什麽》這本書,這不就是始終縈繞在我內心深處久久不能回答的問題的答案嗎?

  那我就對於其中的一些章節談一下我的理解。大學,隻是讀書嗎?顯然不是,我們要做的應該更多,在當今社會,我們要做的應該更多,除了專業技能的學習,自身素質的提高日益重要。自身素質的提高包括很多:與人溝通交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學習新事物能力等等。這些素質的提高從書本中不能完全得知,這就學要我們的思考,學會思考,細微知著,著眼於小事,思考身邊每天發生的現象,舉一個人盡皆知的例子,一個蘋果砸在牛頓頭上,他卻悟出有引力定律,可是人盡皆知的例子中我們學會了多少其中的精髓,又有多少人在細心觀察者身邊發生的故事。每天都有很多件小事從我們的身邊悄悄溜走。看到一則廣告,聽到一則新聞,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情。可是,隻要你善於思考身邊的這些看上去似乎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不要苛求於學校的條件,有很多人抱怨學校的住宿條件差,飯堂總不能讓人滿意,總是羨慕其他大學的硬件設施,當初選大學考慮更多的是學校的教學樓是不是新建的,圖書館是否漂亮。過客,我們隻不過是匆匆的過客,當我們大學畢業我們能從學校帶走什麽,當我們被學校細心的清除學校時,你是否還要考慮學校的條件呢?我們唯一能從學校帶走的就是知識和能力。圖書館那麽漂亮,可是大學四年你都不知道各個樓層藏書的種類,豈不是很悲哀?

  語心湖環境很迷人,可是大學四年你都沒有去過早讀,豈不是很淒涼?

  作者在書中說到:一直以來,失敗的人覺得沒資格說,成功的人有不屑於說,或者說沒時間說。而我把自己在學習、考研和求職等方麵的經驗與教訓寫出來,讓懦弱者勇敢,脆弱者堅強;迷茫者盡快找到出口,徘徊者盡快告別彎路。我很欣賞作者的之一番話,既訴出了真心,又到出了社會現實。我認為,其實,不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都有資格和義務把經驗和心得說出來。不論成功失敗與否,隻要你參與了並為之付出了,你就肯定會有所感受,有所收獲和教訓,你就有說的資格。我們每個學習的人,在學習中不知汲取和享用了多少前人學者留下的寶貴經驗財富。既然享受了權利,肯定就要承擔相應的義務。我們每個努力付出過,艱辛感受過的人,都有義務來留下自己的可貴經驗。肩負責任,造福他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你享用了那份權利與否,你都應該心中懷揣著那份責任。我希望我們這個集體的成員在以後的六個月小和生活過程中可以毫無保留的與同學(家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收獲。

  不要去在乎你多麽平凡,隻要你肯去做,你就有可能成功。這似乎是作者在書中一直強調和灌輸給讀者的一個觀點。這世上大多數的奇跡都是平凡人創造的。如書中的阿裏巴巴的ceo馬雲,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世界旅館皇帝的擁有者希爾頓,乃至,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很多的與我們更加接近的事例。這些人,成功之前,都是平凡得隨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的普通人。既然平凡人能創造奇跡,那麽為什麽還是有那麽多人從開始平凡到最後,一直未能成功。那是因為他們不敢去做或去做了卻又未能堅持到底。以前的我就是如此,所以到現在還是啥也沒學會。想,永遠不能讓我們的夢想成為現實,隻有大膽勇敢的努力去做,並且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最終,我們一定能收獲成功。

  我很喜歡孟子,我現在頭腦中一直浮現著他的一端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要善於學習,善於學習身邊人的優點和長處。我們的老師就算能力很差,但畢竟老師比我們多行了很多年的路,經驗和閱曆比我們豐富的多。況且我沒門學校的師資還是比較好的,身邊的同學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讀大學,還要學會讀同學。這裏說的同學不隻是說自己同班的同學,而且還包括別的班級別的院係的同學,包括高年級和低年級的同學。這些人用校友、學長之類的詞語來指稱或許更貼切吧。

  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對於作者的這一點論述激起我學習的動力,但點不是對於整體而言,而是個別特例,我相信,我就會創造這個特例,天道酬勤,這是我永遠信奉的真理,努力多一點,就會別人多學一點,你的競爭力就會增強一點。請同學們努力吧!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