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3*

懂得了這三個道理,你就懂得了這一生

  懂得了這三個道理,你就懂得了這一生

  文/爐叔

  有人說,中國的傳統智慧了包含了為人處事的很多道理。在我看來,中國的傳統智慧大概可以分為這三句話:拿得起,看的開,放得下。這三句話也正好對應我們的三種傳統文化:儒家、道家和佛教。而如果你能真正懂得了這三句話,你也就能懂得人這一生起伏變化與波詭雲譎。

  1

  身邊有個朋友,老是喜歡問我該怎麽辦。

  遇到一個喜歡的姑娘,不知道該不該去追,自己這個條件,很難追到吧;工作上有個機會,不知道敢不敢去嚐試,萬一搞砸了被上司批評了怎麽辦;生意上別人邀請他搞個投資,不知道敢不敢去,怕自己搞砸,賠完了怎麽辦。總之就是要做決定的時候有點慫,瞻前顧後。

  這時候我就想給他講一下儒家的道理,儒家就是要教我們拿得起。

  儒家的思想對中國人影響最深也最久遠。而儒家的文化大多也都是教育人積極努力,催人奮進的。比如說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我們人活著的小目標。雖然這個小目標基本上沒多少人能做到。

  但孔子就是這樣教育人們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啊。簡單點來說,管它行不行,先去幹了再說。

  儒家就是催人奮進的,告訴人,遇到喜歡的人就去追,看到自己想要的就去爭取,想要去嚐試的就勇敢去嚐試,別怕,總是會成功的。可以說,儒家一劑讓人努力的雞血啊。

  其實,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你去做了,你去試了,說不定就成了。而你不去做,什麽都不到。

  人生在世,沒有點什麽追求和擔當,不敢拿得起,那還有什麽意義呢?

  2

  還有一種情況,和上麵的那個朋友恰恰相反。

  他遇到什麽都敢做,而且是悶著頭衝到底,可是一旦失敗了,又垂頭喪氣,一蹶不振,對人生沒了希望,整天死氣沉沉。

  這時候我就想給他講一下道家的道理,道家其實就是一句看開點。

  老子一直講述的都是一種失意者的哲學,一種看的開的哲學。

  人生有緊,要緊張地奮鬥,為了家庭,為了自己和家人過一個更好的生活。這是儒家說的緊張。

  但是人生也有鬆。該放鬆的時候也要放鬆,老是想儒家說的那麽正經的努力,人太緊了總是會被被累壞了。

  就像是橡皮筋,能拉緊,有彈性才有用。但如果老是被拉緊,總有一天會斷的。

  比如說你表白失敗了,做生意投資被騙了,可能對人生失去希望了。這時候就要多想想老子的話,禍福相依,看開點,別為了一點小事想不開,人早晚會轉運的。有時候放鬆一下也好,何必去想那些什麽國家大事。

  因此,千百年來,每一個失意的人都可以在道家的思想中找到解脫,不至於因為一次挫折就一蹶不振。

  人生要有緊有送,有張有弛才可以。看開點,也是老子賦予中國人的一種豁達。

  3

  佛教不是中國本土的,但它也講了另外一個道理。

  認識一個土豪朋友,在別人看來他應該是無憂無慮。家裏開著大公司,有一個好老婆,孩子也都努力聽話。這種生活估計是多少人羨慕的吧。

  可是他說他也有自己的煩惱。不說家裏麵的生活瑣事,還有生意上的的競爭對手,孩子的教育問題,整天的應酬。他自己說,賺的錢越多,整天想的事情就越多,人也就越煩。

  這時候我想推薦他讀讀佛經吧,也許這些會對他有幫助。

  佛教講的是一個放得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多放下一些你現在有的財富,名譽,地位,也就能放下了不少痛苦。

  我那個土豪朋友一愣,說,這都是我一生打拚下來,怎麽能說放就放呢?這種哲理,也許不是我們常人能理解的。但有人能夠做到,就是李叔同。

  李叔同早年飽讀儒家經典,學富五車又出國留學,歸來已經是當時的一代音樂大師,可以說是風光無限。但是最終卻選擇了出家,放棄自己的成就、地位,歸於平淡,別人都看不懂。但其實他才是參透了人生的大智慧。

  能夠拿得起,做出一番成就不容易,但能夠在成功或失意之後卻又放得下,舍棄自己已經有的榮華,歸於平淡,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說了這麽多古人,突然想起來現在的一個明星。早年的胡歌剛出道時名聲大噪,可謂拿得起;一場車禍毀容讓他歸於平淡,他隻好宣布暫時退出影視圈而沒有一蹶不振,可謂看的開;而重出江湖再次到達人生巔峰的時候,胡歌前兩天又突然宣布要出國留學,推掉娛樂業務,讓人不能理解,甚至說是炒作。但是看了唐人電影總裁說的畢竟人生再也沒有幾次放下的勇氣時,我想這大概就是佛家所說的放得下把。

  隻看道家和佛教,顯得太過於消極;而隻看儒家,又容易陷入困境鬱鬱不得誌。人生的大智慧,大概就是,拿得起,放的下,看的開吧。這三件事你懂得了,也就能過好這一生了。(微信公眾號/圍爐夜讀,ID/weiluyedu_)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