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4*

哈姆雷特的讀後感

  哈姆雷特的讀後感(一)

  《哈姆雷特》這本書,敘述的是一個王子複仇記,是莎翁的著名悲劇之一,愛與恨的糾纏時刻讓人揪緊了心,從哈姆雷特在痛苦中的經典獨白中我看出哈姆雷特對人生的思考,從他的行動中我看出哈姆雷特對人生的追求。總之,這本書讓我受益頗多。

  初讀《哈姆雷特》,我印象中最深的除了哈姆雷特外就數普隆涅斯——莪菲利霞的父親,他的性格很自以為是,還很愛拍馬屁,正如哈姆雷特所說:一個討厭的老傻瓜,但他在兒子勒替斯走時的一段叮囑卻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他說:不要想到什麽就說什麽,凡事必須三思而後行,對人要和氣,但是不要過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應用鋼圈箍在你的靈魂上,但是不要對每一個泛泛的新知濫施你的交情。留心避免和他人爭吵,但是萬一爭端已起,就應該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輕侮的。傾聽每一個人意見,但是隻對極少數人發表你的意見,接受每一個人的批評,但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斷。盡你的財力購置貴重的衣服,但是不要炫新立異,必須富麗而不浮豔,因為服裝往往可以表現人格,法國的名流要人,在這一點上是特別注重的,不要向人告貸,也不要借施錢給人,因為債和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丟了本錢,也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貸的結果,容易養成因循懶惰的習慣。尤其要緊的,你必須對自己忠實,正想有了白晝才有黑夜一樣,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我雖然對這不全讚同,但他的這番話給了我不小的啟示,我在今後的生活道路上,應該謹記這些有益的教誨,不斷完善自己。

  接著,在介紹一下美麗的莪菲利霞,她美麗而且聖潔,卻淪為惡人的工具,但我想她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她愛哈姆雷特,可有被哈姆雷特的地位所困擾,她認為地位變了,愛情就靠不住,她被封建思想所束縛,她和充滿自由思想的哈姆雷特並不相配。倘若他們在一起的話,必然會有很多的衝突。而且,莪菲利霞也不是一個特別有自製力的人,她真瘋時的表現,讓我對她先前的一切美好表示懷疑,她先前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掩飾她的靈魂……

  現在我想大致介紹我眼中的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個特別機智而且正直的人。他的思想不拘泥於他所處時代的主流,他熱愛思考,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當他得知他的父親死於克勞迪斯的謀殺,他雖無力回天,但他為了證實這件事,他導演了一出戲劇證實了這一點。他善待那些表演的伶人,並不因他們身份地位就瞧不起他們。哈姆雷特對好朋友霍拉旭特別真誠,哈姆雷特曾對他這樣說過:霍拉旭,你是我交往的人中最正直的一位……因為你雖然經曆一切顛沛,卻不曾受到一點傷害,命運的虐待和恩寵,對於你都是一樣,能夠把感情和理智調整的那麽適當,命運不能把你玩弄於指掌之間……我從中看出了哈姆雷特是一個特別有感情和理智的人,也從中看出了哈姆雷特對朋友的讚賞。哈姆雷特的經典獨白中有一句話……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在奮鬥中結束了一切,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是更勇敢的?他用他的自身行動告訴了我們答案。

  還有一個細節,我覺得特別不可思議,就是哈姆雷特沒有殺害在做禱告的克勞迪斯,他認為這樣會然他上天堂。但我想,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人,死後必定會下地獄吧,他詭詐又陰險而且兩麵三刀敗壞倫常,嗜殺成性,真是死不足惜!

  看完《哈姆雷特》最大遺憾就在於自己不精通英語,因為不論是什麽版本的翻譯,我想比起原著,終要黯然失色。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領略原版的風采!


哈姆雷特的讀後感(二)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部悲劇,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莎士比亞說過,他的作品就是給自然照一麵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麵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哈姆雷特》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哈姆雷特是文藝複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傳統,是王權的當然繼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顛倒了的時代顛倒了。戲一開頭,作者就展現了一幅醜惡的社會畫麵:國家發生宮廷政變,國王被害,陰謀家竊取了王位;王後改嫁;滿朝臣子趨炎附勢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於是這個王子喊出了時代整個兒脫節了的吼聲。人們強烈地感受到這是時代的靈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個正直、樂觀、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環境下,他可以成為一位賢明君主;但是現實的社會迫使他不得不裝瘋賣傻,進行複仇。他是英國那個特定的動蕩不安時代的產物。

  在《哈姆雷特》這部戲劇中,處處可以看出作者著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個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計,在敵強我弱的惡劣情況下,他敢於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他擊破了奸王設下的—個個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羅森克蘭等人進行刺探和監視的把戲;又使王後發現天良;接著采用調包計除掉了奸王的兩個走卒,把奸王借刀殺人的陰謀擊得粉碎;最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雙重陷阱——毒劍和毒酒還給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鬥爭中,哈姆雷特都顯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評論說,《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劇,此話不無道理。

  但哈姆雷特決非完人。他雖然善於思索,卻優柔寡斷;他雖然受到人民的愛戴,卻並不相信人民。他說:時代變得越發不像樣子,—個農民的腳趾竟然這麽靠近一個朝臣的腳後跟,擦傷了後者的凍瘡。可見哈姆雷特的社會改革與農民所要求的變革相距甚遠。盡管哈姆雷特有令人欽佩的才能,竭力想除舊布新,但他總是鬱鬱不樂,遲疑不決,他始終是孤立的。這就注定了他與醜惡同歸於盡的悲慘命運。

  《哈姆雷特》描寫人物心理的語言十分豐富,這在莎士比亞所有悲劇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瘋話表達出來的,他的滿口荒唐言就像迸發出來的火花。克勞迪斯陰陽怪氣的語言則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劍的醜態。波洛涅斯愛用詩體語言,給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

  因為它談到了人生的抉擇,談到了一個生活在特定的曆史與生活環境下的人在對他個人來言是獨特的,而對於全人類來說又是普遍的的命運麵前,在隻有從過去所積累的有限的經驗可以憑借與依托的情況下,所選擇的人生之路。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經驗也代表了我們自己的經驗,他所麵對的命運在我們人生的某個階段裏也是我們所要麵對的。我們麵對絕望的存在,在矛盾中摸索真理,在迷霧中找尋真相,在兩難問題裏作出行動,在一個失去標準與可以衡量標準的尺度的世界裏重建價值的體係與精神大廈……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時他的抉擇是非理性的,相當衝動的,比如當他在激怒之下一劍刺死他誤以為是國王的波洛涅斯時,然而或許正是他這種不理智的抉擇,這種人性的弱點的表現,讓我們打心底裏接受和認同他的藝術形象,因為我們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見他的影子……

  總之,《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義思想家的悲劇,是歐洲文藝複興土壤裏長出來的一朵長開不敗的藝術之花,直至今天,還在散發出它所特有的馨香。


哈姆雷特的讀後感(三)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哈姆雷特》就是一幕極具震撼力的悲劇。哈姆雷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於敏感而猶豫不定,由於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費在做決定上,反而失卻了行動的力量。哈姆雷特理想崇高、思想深刻,他立誌重整乾坤,但他又耽於沉思、自責、自我懷疑上,加之憂鬱與孤獨,他迷惘、矛盾又痛苦。於是一再拖延複仇計劃,導致了最後的結局。文中最令人同情的就是悲慘的配角奧菲利婭,她柔弱、沉靜、靦腆又天真無邪。可她那脆弱的身心被愛和恨一起擠壓著、煎熬著。她不幸、痛苦、無助,卻都逆來順受地忍受了它,最終還是迷失了自己,離開了自己。生存還是毀滅?是默默忍受命運的暴虐,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通過鬥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這峨我不知道,似乎也不是那麽容易分得清的事情,隻是哈姆雷特選擇了後者,承擔起了那項他承擔不起,幾乎連渺茫的希望都沒有、但又決不可推卸的複仇重任。如今的現實中,倘若我們遇到了困難,我們是去麵對它,還是選擇逃避?我想應該是麵對。無論是什麽困難,沒有人解決不了的,除了死亡。可是就算在死亡麵前,如果能勇敢的接受,那麽也算的上高貴了。總而言之,不論在什麽艱難險阻麵前,我們都應該勇敢麵對,接受挑戰。

  《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義思想家的悲劇。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亞曾借人物之口表達自己的戲劇主張:"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麵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演變發展的模型。"悲劇《哈姆雷特》正是劇作家這種現實主義戲劇觀的生動體現。

  哈姆雷特是悲劇的中心人物。他是一個典型的人文主義者。人文主義思想是文藝複興時期文學的核心,它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世界觀,是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教會進行鬥爭的武器。人文主義著反對以神為中心的封建神學,宣傳人是宇宙的主宰,是萬物之本。哈姆雷特對世界和人類抱有巨大的熱情和美好的希望。他說:"人是多麽了不起的一件物品!理性是多麽高貴!力量是多麽無窮!行動多麽像天使!了解多麽像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他肯定人的現實生活,渴望純潔的友情和真摯的愛情。他聰明熱情、敏感善思、能文能武。他的戀人峨菲利亞說:"啊,一顆多麽高貴的心就是這樣隕落了!"這樣的王子自然得到民眾的擁護,連他的敵人克勞迪斯也承認:"他是為糊塗的群眾所喜愛的"。可是他一接觸社會的現實,他所崇拜的父王突然死去,而自己所愛的母親連為丈夫送葬的鞋子都沒有穿舊,就匆忙嫁給了從前受人恥笑的克勞迪斯。他感到憂鬱:"人世間的一切在我看來是多麽可厭、陳腐、乏味而無聊!"經過一番深沉的思考,把個人問題與整個社會聯係起來,發現"時代一切都脫節了","丹麥是一座監獄","我決心擔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這樣為父報仇實際上成了改造社會的一個具體行動。他有意安排了"戲中戲"以便進一步證實奸王的罪行。當罪行的真-相確證以後,便立即行動。但為了尋找正義的手段,他放棄了在奸王祈禱把他殺死的機會,接著又誤殺了波洛涅斯,這樣就招來被放逐的命令。最後,他雖然逃了回來,在決鬥中殺死了奸王,自己也因中了毒劍而犧牲,"重整乾坤"的責任也落空了。()

  《哈姆雷特》在藝術上也能集中體現作者的創作特色。劇作的生活畫麵廣闊,情節的展開生動、豐富。劇作所反映的生活畫麵,從皇宮到家庭,從深閨到墓地,從軍士守衛到民眾造反,從劇場到比劍場,構成了劇中人物活動的廣闊的背景。莎士比亞非常注重情節的安排,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複仇的情節之外,還配合諸如愛情、友情、親子關係等,對情節的發展起了推動的作用。與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相聯係,作者還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戲劇場麵。如"戲中戲"演出的那一場,是一場重點戲,又是過渡戲,是哈姆雷特的思想和行動的轉折點。

  莎士比亞是語言大師。他的戲劇語言豐富多彩,富有詩意。他的劇作主要是用自由的無韻詩體寫成,還有民間歌謠,其人物的語言也變化多端。

  刻畫哈姆雷特時,多次運用獨白,詩體與散文交相使用,哲理與抒情相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哈姆雷特》是一部巨作,它給我很多很多,值得一看!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哈姆雷特英文讀後感

    哈姆雷特英文讀後感(一) Prince Hamlet - the tragedy character of Shakespeare To...

  • 哈姆雷特的讀後感

    哈姆雷特的讀後感(一) 《哈姆雷特》這本書,敘述的是一個王子複仇記,是莎翁的著名悲劇之一,愛與恨的糾...

  • 哈姆雷特英語讀後感

    哈姆雷特英語讀後感(一) "Hamlet" about to complete in 1601. It is abo...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