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分析薛寶衩人物悲劇原因

從薛寶釵的形象特征分析其悲劇原因

  紫涵

  摘要:薛寶釵是《紅樓夢》中最富有個性特征的典型的藝術形象。作為封建淑女的薛寶釵雖然總是表現得那樣循規蹈矩,做為薛家溫順的女兒、賈府賢惠的候補少奶奶,其一舉一動也都是訓練有素的,幾乎看不出她的性情在哪裏,她嫻熟的封建道德,無論是對待倫理規範還是婚姻感情,都是在封建意識的教導下,磨滅了自己女性的自我意識,迫於家庭的壓力和道德的完善。她正是當時社會所欣賞和容納的的所謂淑女,而這一切卻導致了她的悲劇,給世人帶來沉重的歎息。

  關鍵詞: 《紅樓夢》 薛寶釵 形象特征 悲劇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它的經典魅力就在於作者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薛寶釵是其中塑造得相當成功又頗有爭議的一個,因為她的性格是複雜的,她是一個真的人物,正如魯迅所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敢於如實的描寫, 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述的人物都是真人物。[[i]]作品中正是用這種方法塑造薛寶釵的,在她身上既有令人厭惡的一方麵,即醜的東西,也有令人喜歡的一方麵, 即美的東西。本文擬從薛寶釵的生活背景入手,分析她的形象特征並探求她悲劇的原因。

  一、薛寶釵的形象特征

  薛寶釵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形象,她身上有很多對立的東西,曹雪芹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塑造了一個令人見人智的人物。每個時代人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屬於他們時代的《紅樓夢》,筆者在這裏對薛寶釵的性格特征做一個初步的總結。

  1、美貌多才

  《紅樓夢》中多次寫到她的外貌: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盤,眼如水杏,[2]她的美貌曾使賈寶玉為之動情, 第二十八回賈寶玉要看薛寶釵手上戴的元春所賜的紅麝串子,接著有一段描寫寶玉在旁看著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得起了羨慕之心的文字,很充分的說明寶釵容貌確實有可愛之處。

  寶釵還是一個博學多才少女,諸子百家無所不知,唐詩宋詞無所不通,甚至但凡書上提及的草木之名也無所不曉,致使史湘雲甘拜下風,佩服她知道的竟多,賈寶玉也心悅誠服地尊呼她為師傅,探春更是讚揚其為通人,她在談吐上或三言兩語,或侃侃而談,都十分精準,鞭辟入裏,在藝術上和文學的造詣也非常深厚,修養是很高。

  2、精明、精細

  薛寶釵的精明和精細在作品中多有表現。薛寶釵很會生活,並且有經濟頭腦。寶釵懂得生計與其家的商業背景有關,當票對薛寶釵來說是玩慣了的東西[3],可是林黛玉、史湘雲卻看不懂當票。在第七十七回中,王夫人叫人去買人參,寶釵說市上的人參都不好,雖有一枝全的,他們也必截做三段鑲嵌上蘆泡須枝,摻勻了好賣,看不得精細。[4]薛寶釵不僅了解一些醫藥理論,而且對藥材市場的情偽洞若觀火。在家庭生活方麵,家中事無巨細,薛姨媽都要和她商量。探春理家興利除弊,對園子裏的草木發了一通議論,寶釵笑她真真膏粱執綺之談。出身於商人之家的她,早已知道園中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相對比那些賈府的姑娘們,她們隻會對荷葉枯草產生詩情畫意,壓根兒沒有想到它們還有經濟上的價值。

  寶釵的精明、精細還表現在她觀察和體諒別人的處境,從史湘雲的疲倦神色中了解到其家庭經濟上的拮據,夜夜要自己動手作針線;從她不願回家的心態上看到其在家處境的艱難,所以,史湘雲離開賈府,眾人欲挽留,寶釵反而催她回家,因為湘雲不願回家再多住幾天的話,回家後會受嬸娘的氣,這些惟有寶釵心內明白。史湘雲是一個很豪爽的人,一時高興,就要做詩社的東主,又是寶釵從實際生活點出其難處:你在家又做不得主,一個月通共那幾串錢,你還不夠盤纏呢。這會子幹這沒要緊的事,你嬸子聽見了,越發抱怨你了。說得史湘雲倒躊躇起來。寶釵道:……我和我哥哥說,要他幾簍極肥極大的螃蟹來,再往鋪子裏取上幾壇好酒來,再備四五桌果碟子,豈不又省事,大家又熱鬧呢?湘雲極讚:想的周到。寶釵能夠全麵考慮到湘雲的難處,考慮到湘雲手頭緊,沒有資金辦一個體麵的詩社,這些隻有精明細心的寶釵考慮到了。後來賈母為此讚寶釵:我說那孩子細致,凡事想的妥當。這說明寶釵的精明是賈府上下都知道的。

  3、世故與虛假

  薛寶釵的世故和虛假,有時候甚至表現得冷酷無情,帶有很重的銅臭味,以為隻有錢事就好辦。當金釧兒被王夫人打了一掌,投井後,她和襲人一起聽到這個消息,即使奴性十足的襲人也不覺流下淚來,但薛寶釵卻隻是感到奇怪,並且急忙撇下襲人,跑到王夫人處來安慰。她想到的不是死者家人的痛苦,想到的不是金釧的昔日之情,她馬上想到的是王夫人的痛苦,想發設法來安慰王夫人。當她見到王夫人後,麵帶笑容地說了許多姨娘是慈善人之類的恭維話,並把全部的罪過歸於金釧的糊塗,並說:姨娘也不勞關心, 十分過不去,不過多賞她幾兩銀子發送她,也就盡了主仆之情了。[5]薛寶釵在這裏表現的是多麽的冷酷,不過這種冷酷是隱藏在溫婉賢淑的大家風範之後,所以不容易被人發現。

  在日常生活中,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是薛寶釵的處世哲學,這實質上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和明哲保身哲學的變形,反映在待人接物上,用脂批的話來說,就是喜怒不形於色,與人不近不親,可厭之人,亦未見吟談之態形諸於色;可喜之人亦未見濃密之情,形諸聲色[6]。有一次,賈寶玉向王夫人提出一個給林黛玉醫藥的藥方,王夫人不相信,寶玉要寶釵給他證明確定,可是寶釵卻說我不知道,也沒聽說過,你別叫姨媽來問我。但她對寶玉的人生道路卻不隻是開口或不開口,簡直是憋不住氣非常頑強地規勸他攀登仕途。寶玉向她端出了閉門羹,她卻吃得津津有味,並且寶玉向她鼻子上抹灰說她國賊祿鬼,而她卻擦擦鼻子還是照舊見機勸導。香菱學詩,學得茶飯無心,坐臥不寧,寶玉笑道這正是地傑人靈,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寶釵說道:你能夠像她這苦心就好了,學什麽有個不成的。這個罕言寡語的少女如此饒舌,再也不是不關己事不開口了。這是因為事不關己的薛寶釵把寶玉作為理想中青雲,寶玉的命運就是她自己的命運。

  二、薛寶釵悲劇的原因

  悲劇原先是作為一種戲劇文學和舞台藝術的樣式,其基本特征是以悲劇性的矛盾作為戲劇衝突,即具有肯定價值的主人公遭受挫折以至毀滅,喚起人們以悲為特點的審美感受。由此推而廣之,人們把具有這一根本特征的其他文學作品,甚至把生活中具有悲劇意義的事件,統統稱之為悲劇,從而使悲劇成為一個較為廣泛的美學範疇。亞裏士多德對古希臘悲劇藝術作美學的總結,提出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他說悲劇是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以淨化。[7]《紅樓夢》就是這樣的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它以寫實的筆鋒將有價值的東西一一撕毀在讀者的眼前,揭示了人生的悲劇本質。在薛寶釵身上體現的非常明顯。

  《紅樓夢》中的愛情悲劇,人們一般有明晰的認識的是寶黛悲劇。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愛而不能結合為夫妻,最後以黛玉淚盡夭亡淒慘的結局,震顫了無數讀者的心靈。而薛寶釵卻少有讀者注意到她的悲劇結局;有人甚至認為她處心積慮地想要成為賈寶玉的妻子,在蜂腰橋對小紅嫁禍於林黛玉,總之,她是個壞女人。但實際上,薛寶釵的悲劇更讓人同情。如下試分析她的悲劇表現與悲劇的原因。

  1、性格原因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麵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這些顯著特征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就連她心中喜歡的對象賈寶玉,在挨了父親的毒打之後,她去探視,看到寶玉被打的不成人形,心中痛苦,情不自禁的紅了眼睛,但是她馬上抑製住自己的感情,話隻說了半句:不光是老太太看著心痛,就是我們看著也……情感之門便馬上關閉了。還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隻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去反諷。事實上她才是更具有悲劇意義的人,她的一生都被所受的教育和別人的看法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麽,沒有開心也沒有痛苦,隻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更加可悲的是,她被封建的道德觀念異化了,認為這些才是正常的,並經常以此教導別人,她是封建社會中的殉道者。

  她的所有行為,很多都不是自由選擇,她是被封建意識毒害的犧牲者,她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她自己是聰慧有才智的人,卻也認為女子讀書是無用,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香菱和湘雲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隻管拿著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為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癡癡傻傻的寶玉時,她也流淚的接受了,隻是因為母親告訴她說已經應承了,直到最後寶玉出家,她的悲劇就達到了OK。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著本性而為。王夫人說:看著寶釵雖是痛哭,那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她沒有了一點自己的感情與意誌,已經不能算是一個活的生命了。

  她的一生較林黛玉更為可悲,林黛玉是文人之女,薛寶釵是商人之女,她們的出身點出了她們的性格上的不同,如果說林黛玉是個自命清高,心高氣傲的文人,薛寶釵則是個處事圓滑,性格溫和的商人,黛玉是個寫意的人,寶釵是個寫實的人,一個重情,一個重理,她們對立的性格決定了她們受不同層次的人的喜愛,林黛玉的純潔天真、重視個性的性格贏得了寶玉的情感,她不斷追求自己的幸福,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克製而不自知,她的圓滑世故隻是獲得了榮府上下的尊重與信賴。

  2、時代原因

  明清時代的中國東南地區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封建社會雖未走到盡頭,但是已走向沒落,各種社會弊端日益暴露。而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追求自由,崇尚個性發展的思想悄然興起,尤其是青年男女,大膽衝破封建禮教和婚姻製度,走向自由戀愛,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青年男女,雖然也接受了新的思想,但由於受封建禮教毒害太深,不敢公然反對落後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製度。雖然他們也向往自由,但是他們仍然遵守著舊製度,薛寶釵就是遵守舊製度、舊思想這類人的代表,寶釵既是守道者,同時又受害於所奉守的道,這就是寶釵的悲劇。這種悲劇對她來說是無意識的,她是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製度的犧牲品,薛寶釵正是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她的思想是商業觀念和封建道德觀念的融合體,盡管她無意識的行動中反映了對新思想的興趣,但寶釵內心深處理智和情感的對抗的結果是理智占了上風,即封建道德觀念占了主導地位。[8]正是這種觀念,她失去了愛情與婚姻,失去了自由享受生命的活力,她變成了封建社會的一個枯幹了的道德標準,她是一個被封建觀念扼殺了的女子,所以我們說她的悲劇之深、之重超過了黛玉。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理解了魯迅先生所說的封建社會的曆史是一部吃人的曆史。

  3、與林黛玉相比較的愛情悲劇

  薛寶釵出生在一個豪富的皇商家庭,薛家母子三人在賈家長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實現薛寶釵與賈寶玉的金玉良姻。薛寶釵深知自家的境況和母親的良苦的用心,而賈寶玉的人品和才情在一般王孫公子中是十分難得的,薛寶釵理想的丈夫是功名富貴中人,她比賈寶玉的父母更敏感到賈寶玉離經叛道的危險傾向,因而不斷地以自己少女的嫵媚和婉轉的言詞,同時還籠絡了賈寶玉身邊的襲人,從正麵和側麵規諫賈寶玉改弦易轍,勸他留心功名仕途,走上正路。這種規諫總是使賈寶玉從對她的潛意識依戀中驚醒過來,看到他和她分明站在兩條永不相交的人生道路上,慢慢冷淡了對她的感情。

  林黛玉在賈府寄人籬下,所謂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風刀劍霜嚴相逼,正是她生活處境的寫照。她孤獨、寂寞,追求的是一種詩意的生活,不為名不為利,而賈寶玉不喜讀書,不願按家長的意願走為官的仕途道路,而林黛玉正合他的心意,他們愛情的發展,正是兩顆心的碰撞、溝通、彼此認同的過程。他們每天或讀書或寫詩,過著一種詩情畫意的生活。林黛玉孤高自傲,不重名利。她從不規勸寶玉好好讀書,考科舉,為官。她注重的是她與寶玉之間的感情。一次,寶玉因黛玉嗔他見了姐姐忘了妹妹,分辨道:你這麽個明白人,難道連‘親不間疏,先不僭後’也不知道?我雖糊塗,卻明白這兩句話。頭一件,咱們是姑舅姊妹,寶姐姐是兩姨姊妹,論親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來,咱們兩個一桌吃,一床睡,長的這麽大了,他是才來的,豈有個為他來疏你的?林黛玉啐道:我難道為的叫你疏他?我成了什麽人呢?我為的是我的心。我為的是我的心,是林黛玉自我意識的坦率告白,她一直以來的疑心,小性,對寶玉的試探,嗔怪,也都是這種自我意識的獨特表現。本來,以薛寶釵的身份,處境,才識,儀容,如果對賈寶玉產生了愛慕之情,很自然的她也擁有愛的權利。可是薛寶釵卻不是一個率性重情的人,而是一個順世明理的人。我們很少看到她袒露自己的真情實感,隻處處看到她合乎禮節的言談舉止。她把感情隱藏得很深,不象黛玉那般隻尊重自己的內心,袒露自己的感情。她不希望自己是別人言談取笑的對象,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心思泄露給任何人。這就是黛玉與寶釵兩個人對愛情不同的態度,黛玉能大膽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解放個性,追求自由。而寶釵卻嚴格遵守封建禮教,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做出有悖她所接受的閨範的行為。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賈寶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誌自由活動。所以賈寶玉隻會愛上與自己性格追求相仿同樣追求個性自由解放的林黛玉,而不會愛上受封建正統的道德規範而安分守己的薛寶釵。賈寶玉對個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現在愛情婚姻方麵。賈寶玉一心追求真摯的思想情誼,毫不顧忌家族的利益。所以他愛林黛玉,與黛玉耳鬢廝磨,卻不敢近釵而恐一時有瀆,故不敢狎犯也。更與黛玉不注重功名的性格相比,薛寶釵卻截然不同。她所做的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這一詩句便可充分表現出她是一個很實際的人,她認定: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因而勸寶玉讀書進仕便是很自然的事。而恰恰寶玉是不喜歡這樣的人生,不願意為官的,所以寶釵這樣的做法隻能適得其反,讓寶玉越來越疏遠他。從而造成自己的愛情婚姻悲劇。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分析薛寶衩人物悲劇原因

    從薛寶釵的形象特征分析其悲劇原因 紫涵 摘要:薛寶釵是《紅樓夢》中最富有個性特征的典型的藝術形象。作...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