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   
  一部少年維特的愛情就像一陣龍卷風一樣狂熱而猛烈,翻騰飛旋出最原始、純真的感動。在不屑於純真愛情的今天,《少年維特的煩惱》為我們重新找到了愛情的信仰,這是一卷狂熱的愛的手記。讓我們重新回到愛情至上的純真年代,一個關於舞會、決鬥、情書、火熱的心的年代,一個年輕的時代。

  在這部書裏,歌德用詩一樣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愛情歎歌。這是一部澎湃著激情的愛情長詩。故事時間跨度不大,但情感跨度卻非常大,涵蓋了主人公從傾慕到陷入熱戀再到以死殉情的全部心理曆程。其實這是個老而又老的愛情故事,維特對綠蒂的戀愛、愛情的饑渴和為擺脫這種愛的無望所作的努力,以及最後絕望和自殺,這就是作品的主要內容,而串起這些內容的情感軸心便是煩惱。愛情無望的煩惱和懷才不遇的煩惱互相影響互相製約,其實質是維特精神上的極度饑渴、行為衝動與當時社會狀況之間形成了極大的可怕的不協調。他想得到一個少女實現幸福的欲望,少女卻被一個庸俗的人奪走;他想發展一項才能,道路上卻障礙重重;他想滿足一個願望,總有清規戒律束縛他;他渴望按照它的強烈衝動行事,向止住他精神上的極度饑渴,他熱情地伸出雙手,但社會總是專橫地說:不行!這就是個人的情感和社會現狀之間可怕的不協調之處,這種不協調存在於那一代人的心中。

  通過維特信中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出,從舞會上邂逅綠蒂那天起,青年維特對綠蒂便一見傾心,他的愛是熱情、大膽、執著的。而他們也確實對彼此是有感覺的,他們之間有許多共同的愛好,他們都愛優美、壯麗的大自然,愛純真無邪的兒童,愛清新樸實的詩歌,綠蒂與維特在精神上的默契完全超過她與自己的未婚夫。然而麵對兩位傾心於自己的男性,綠蒂還是選擇了阿爾伯特。那麽是什麽使維特在這次愛情追逐中敗下陣來呢?

  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兩位男性的特點:維特,感情細膩,但是容易激動、暴躁;而阿爾伯特,情感淡漠,但卻冷靜、沉著。再看一看兩個人的經曆,維特雖然英俊瀟灑,思想敏銳,才識過人,但在鄙陋的德國現實中,他找不到一塊安身立命之地,在社會上屢屢碰壁,很不得誌;而阿爾伯特則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正如綠蒂所言:他的穩重可靠仿佛天生就作為一種基礎,好讓一位賢淑的女子在上麵建立起幸福的生活似的。可以說,綠蒂的選擇是維特自殺的導火線。而綠蒂的選擇正體現了社會道德規範對維特愛情觀的排斥。因此維特的自殺絕不僅僅是愛情的悲劇,而是愛情悲劇下折射的社會政治經濟悲劇。維特的愛情是一麵鏡子,折射出當時德國社會是不能容納像維特這樣的青年知識分子的。歌德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把這段愛情在最美麗的時候定格成了永恒,才有了這部書的不朽。

  這是一種稍縱即逝的猛烈衝撞的愛情,莽撞而不計後果。這是隻有青年才有的愛情,無所顧忌的愛情。從他的遺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他至死也不忘對綠蒂的愛。他澎湃著激情寫道:我要離開入間!——這不是出於絕望,這是出於我的自信,我已經作出最後決定,我要為你犧牲自己。如果我能夠重新給你帶來安寧,帶來生活的歡樂,我願意勇敢地、愉快地迎接死亡。足見維特的情感有多狂熱,有多執著,他追求著至潔至純的愛情,但我以為他的感情過於纖細,性格過於脆弱,經受不起打擊。維特情感的煩惱和命運的悲劇,其本質是蔑視封建道德法規的人的合法的情感和才能遭到不合理的毀滅的悲劇。值得注意的是,維特熾烈情感的重要意義在於,他表現得不是一個人孤立的情感和痛苦,而是整個時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他不僅代表了世紀之交德國青年的情感矛盾,也代表了整個青年憧憬未來和對未來隱約感到不安的煩惱心理。這或許就是維特式情感的豐富性、濃縮性和具有鐳一樣輻射力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這本書的結局,沒有對綠蒂後來的生活作描述,也許綠蒂和阿爾伯特,從此過著和世人一樣千篇一律的生活,但我以為在綠蒂的心中,會永遠為維特保留著一塊地方,即便她青春已逝,也會記得曾經有一個人給過她完完整整的愛情!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