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中國傳統為人處世之道

為人處世之道

難得糊塗,才避去神弓鬼矢,

自甘為愚,適成其保身之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等中國傳統社會久盛不衰的格言,透露出中國人溢於言表的防範意識。

中國傳統防人之道在操作層麵上包括如下九個方麵:慎言、慎行、慎聽、慎交友、知人、勿結怨、韜光養晦、莫管閑事、以忍求全

一個防字所體現出的處世風格是封閉、沉重、壓抑,有悖於現代交際開放、明快、自由的原則與精神。但社會的現代化發展並非意味著人的道德的完善、人際關係的純潔透明與陰謀詭計的不複出現,就此而言,防人之道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從長輩的口中聽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告誡。這句名言的代代口傳,正深刻映現出國人強烈的防範心理。在中國人的處世訓語中,此類警句比比皆是。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是提醒人們防備來自背後的攻擊;須防綿裏之針,宜遠刀頭之蜜,是忠告人們提防笑裏藏刀、口蜜腹劍式的小人;幣厚言甘,古人所畏,則是發出警告:厚贈錢財、言辭甜美者其實是包藏禍心,誘人徇情枉法,不可不防;而相知猶按劍,意為即使對於親近的朋友,也須有一定的戒備,因為朋友也會有利害相關之時,知己朋友的背叛會造成致命的傷害。其他如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麵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人麵咫尺,心隔千裏、人心難測,海水難量、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等等中國傳統社會久盛不衰的格言,皆透露出溢於言表的防範意識。

傳統中國人的防人之道,不僅體現於諸多處世訓言一再強調社會交往中對他人防範的重要性、必要性,而且還對防人的實際運作加以具體指導。概要而言,中國傳統防人之道在操作層麵上包括如下九個方麵:

(一)慎言。語言是人際交往的紐帶,而言語不慎又恰恰成為破壞人際關係乃至招禍惹事的重要環節。對於這一點,中國古人的認識可謂深刻。傳統處世訓言一再告誡:舌尖飛,泄心機、禍從口出、禍言相尋、口者關也,舌者兵也,出言不當,反自傷。這種自傷輕則惹出是非,生出事端,引來煩惱;重則招致殺身之禍,言失身亡。誠所謂:人生喪家亡身,言語占了八分。深諳此道的五代老臣馮道撰《舌》曰: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此乃身經政壇與人際交往驚濤駭浪後的閱曆之談。因此,防範之道首先在於言語最要謹慎,言必有防。

那麽如何防口?其要有四:一是處世戒多言。常言道:莫將閑話當閑話,往往事從閑話生,是非隻為多開口;言多必失,口賤得人憎,故而多說一句,不如少說一句。二是毋道人之短。《孟子·離婁下》曰: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其意謂隨便議論別人的短處或過失,日後勢必引起麻煩糾紛,所以言人不可不慎。三是切忌交淺言深。唐人司空圖詩雲: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膽徒傾致鑠金。未經充分了解不可推心置腹,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是古人避免以言取禍的經驗之談。四是不言。俗雲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隻要不開口,神仙難下手。晉人張韓撰《不用舌論》,說禍言相尋,隻緣開口。既然不張口,他人也就無隙可乘,由此而最有效地保護自己。

(二)慎行。中國傳統處世訓言強調,在人際交往中,人不僅必須慎言,而且必須慎行。要做到慎行,其道有五:一是行必稽其所敝,事前考察不利的因素,三思而後行。二是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凡有嫌疑或引起人們猜測之事莫為。三是越是看來順利、安全,越要提高警惕,行事謹慎,誠所謂莫笑無危道,雖平更陷人,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四是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有風險事莫為。五是怒時勿作劄,不得已而罵之者,亦寧以口毋以筆。其意謂大怒之時容易失言,此時要特別留心,切勿留下字跡,授人以柄。

(三)慎聽。人們言行失措,引禍上身,往往與盲目接受信息有關,因此,慎言、慎行的落腳處就是慎聽。傳統處世格言告誡說:聽誤多害,聽妄多敗。因而輕信驟發乃是聽言之大戒。

慎聽之法,首先,聽言聞毀,不可遽信,而當忍耐三思,計所從來,並加以考察,看毀人者與毀於人者之人品,以防被人利用,枉人與自害。其次,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賢人之言,未必可盡信;愚人之言,未必可盡棄,保持清醒的頭腦與判斷力。第三,是非來入耳,不聽自然無。對於那些說長道短、搬弄是非,詆毀他人的流言蜚語,不必理睬。

(四)慎交友。交友本為人生中一大快事,但交友不當卻可能給自己帶來災禍,此類故事從古至今不斷發生。故孔子將朋友分為益友與損友,指出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而身邊有損友,總歸要發生問題。有鑒於此,當有防備之策:一是慎重擇交,若始交不慎,後必成仇。二是泛交不如寡交,交遊太廣,不止無益,往往多生是非。三是切忌功利性交往,因為,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四是損友敬而遠之。把握了這幾點,至少能避免由於朋友方麵的原因而身陷不測。

五)知人。擇交難難在知人,而了解人、識別人既是交遊擇友所必需,也是從容處世、預防禍患的關鍵之一。明代處世名篇《呻吟語》有雲:知彼知己,不獨是兵法;處人處事,一點少不得底。然而,智莫大於知人,要想透過人的外表而洞察內心,以分辨善惡、良莠,誠非易事。中國傳統處世之道總結知人知心的方法,第一是長期考察。即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而不可以一時之譽斷其為君子,不可以一時之謗斷其為小人、蓋棺始能定士之賢愚。第二是於危難中考驗。常言道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臨事始能見人之操守。第三是聽其言而觀其行。即不僅聽他怎麽說,還要看他如何做,聽言必審其本,觀事必校其實,觀行必考其跡,以便正確地判斷一個人。此外,古人還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許多知人、識人的經驗,如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人用財試,金用火試;鄙樸忤逆者未必悖,承順愜可者未必忠;好麵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謙固美名,過謙者宜防其詐等等。孟子還提出通過觀察眼睛來觀察人的辦法:胸中正,則眸子清焉;胸中不正,則眸子混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這一方法已被當代生理心理學實驗所驗證。

(六)勿結怨。古人雲:結怨於人,謂之種禍。與人結怨,人必銜恨而伺機報複,自是招災惹禍;其怨大者其禍深,以至後患無窮。畜怨而無患者,古今未之有也,故而不積怨方是安全之策。諺雲:一不積財,二不積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

在一般性的人際交往中,不結怨的關鍵在於不要傷害他人。譬如譏刺他人隱私,觸犯他人忌諱,揭人老底,傷人臉麵,乃至倚勢淩人,對人無禮,道人之短等,均會傷害於人從而結下怨恨。傳統處世格言對此多有訓誡,如傷人以言,深於矛戟;好稱人惡,人亦道其惡,好憎人者,亦為人所憎;語言切勿刺人骨髓,戲謔切勿中人心病;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忿怒之際,最不可指其隱諱之事;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等等。古人還特別強調小人固當遠,然斷不可顯為仇敵。休與小人仇之所以重要,其原因在於小人心術不正,手段卑劣,與之結怨,防不勝防。

(七)收斂鋒芒,含藏不露。中國人做人處世,很講究藏鋒,其中亦包含著深刻的防範意識。藏鋒之道有三:首先,謙下不矜,可以避免遭人嫉妒而招禍。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說的就是此種危險。《三國演義》中楊修被斬便是因為他露才揚己,為曹操所忌;而劉備之所以以梟雄之身仍能在投奔曹操期間為曹操所容,則正因為他韜光養晦,善於藏鋒。故處世訓言一再提醒世人,揣而銳之,不可長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多聞博辯,守之以陋;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貴廣大,守之以儉;德施天下,守之以讓。知雄守雌天下寬,確是有效的防衛措施。其次,裝糊塗,以糊塗來避開風險,繞過難題。試所謂難得糊塗,才避去神弓鬼矢,自甘為愚,適成其保身之智。再次,喜怒不形諸言色,不讓人看出動靜,這樣,不僅使自身無懈可擊,而且是反擊對方的有效手段:覺人之詐而不形於言,則我之詐高於彼之詐;受人之侮而不動於色,則彼受之侮過於我受之侮。以靜製動,超然於對手之上,實乃以守為攻,有效地保護自己的良策。

(八)莫管閑事。因為多事則多患,多管閑事,往往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與禍患,更有甚者,好心不得好報,好心倒做了驢肝肺。此類事例也不勝枚舉。故此,古訓一再告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會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會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得縮頭時且縮頭,不管閑事終無事。

(九)以忍求全。《尚書·君陳》雲:必有忍,其乃有濟。忍作為中國人重要的處世信條與策略,其運作大體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處於逆境或遭受挫折時,以退為進,不膠著於一時一事,好漢不吃眼前虧,大丈夫能屈能伸,屈而後伸,退步即進步的張本。這是以忍來應付危機,保全自己,度過艱難時刻,並贏得日後複仇的機會。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這裏,忍決非完全的退讓主義,而是一種製勝的策略,是涉世之極高明手段。二是以忍避禍求全,因為莫大之禍往往起於斯須之不忍,所以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不失為明智之舉。所謂百戰百勝,不如一忍,也是說雖勝必取怨,不如一個忍字安全,故曰人能百忍自無憂。

以上九個方麵大致勾勒出傳統中國人自我防衛之道的輪廓,其相關箴言指導著中國人涉世處世的文化行為,構成中國社會史、文化史中的一條長長線索。

誠然,一個防字所體現出的處世風格是封閉、沉重、壓抑,有悖於現代交際開放、明快、自由的原則與精神。但是,防人之心與防人之道在中國社會生活中的形成與客觀存在不僅有其曆史必然性,其間亦蘊含著若幹合理性思維和對人性與人心的洞察,對它籠統地加以批評是不足取的。問題還在於,社會的現代化發展並非意味著人的道德的完善、人際關係的純潔透明與陰謀詭計的不複出現,就此而言,防人之道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中國傳統藝術作文

    中國傳統藝術作文(一):糖畫 中國的傳統藝術豐富多彩,有剪紙,陶瓷、中國結、泥人麵塑,還有糖畫等等。...

  •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200字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200字(一)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叫元夕、元夜,也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

  •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一) 老師星期天給我們布置查中華資料作業,可以唱歌,朗誦詩歌,跳舞等等。我準...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