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7*

資本論讀後感1500字

  資本論讀後感1500字(一)

  要理解《資本論》被稱為資本主義的血史,我認為帶著下麵這個問題去閱讀,或許能夠初見端倪:還在第四章中,在闡明貨幣之所以成為資本,隻是因為貨幣的一部分被轉化為與生產資料相分離並且被自由工人所出賣的勞動力時,就發生過這樣一個問題:這種勞動力究竟是從哪兒取得的呢?個別人手中大量的貨幣量究竟是如何地,通過什麽方法積累起來的呢?

  圈地運動是我僅能想到的原因,這是高中教育留給我的。閱讀到在第一卷二十四章才發現自己的思考和學識有多狹隘。馬克思說道:但是,資本積累以剩餘價值為前提,而剩餘價值以資本主義生產為前提,而資本主義生產又以商品生產者握有較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為前提。因此,這一整個運動好像是在一個惡性循環中兜圈子,要脫出這個循環,就隻有假定在資本主義積累之前有一種原始積累(亞當.斯密稱為預先積累),這種積累不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結果,而是它的出發點。從這裏來理解,所謂原始積累是在資本及與其適合的生產方式產生之前的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的曆史過程。當原始積累達到一定力量和能力的時候,它就辯證地轉化資本,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曾經,在高中的課堂上,老師向我們解讀資本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流著血和肮髒的東西,本以為這僅是馬克思個人仇資的心理表示,畢竟在當時,我隻認為馬克思是站在資本主義對立麵的人。讀罷《資本論》,才發現這正是恰如其當的評述,甚至如果還有更貶損的話語,我不介意用它來描述資本積累的原始過程。曆史是被建構出來的,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的曆史,總是不可避免地帶有作者的印記,但其前提是存在有那麽一段曆史,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虛構的曆史,遲早會被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事實上,原始積累的方法絕不是田園詩式的東西。

  如果說,資本積累不外是不斷地進行著對雇傭工人的剝奪,對他們的無償勞動的占有,而這種剝奪又是隱敝的,被掩蓋在物的關係下麵,是按照商品流通規律發生的,那麽原始積累就是對生產者生產資料的剝奪,其目的是在於把他們變為雇傭工人,這種剝奪並不為物的關係所掩蓋,它在商品流通規律之外進行,是超經濟的因素。下麵我將具體闡述原始積累是如何使大多數人變成無產者而少數人成為資本家的。

  對農村居民土地的剝奪是從十五世紀最後三十多年開始演出的。同王室和議會頑強對抗的大封建主,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奪去他們的公有地,強行拆除農民的住房和公認的小屋,把耕地變成了牧羊場,大量不受法律保護的無產者被投向勞動市場。同時,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和伴隨而來的對教會地產的大規模侵吞,對修道院等的壓迫,把住在裏麵的人無情地拋進無產者行列。把人從地產上清掃出去,對神聖的所有權進行最無恥的淩辱,對人身施加最殘暴的暴力,在那個時代,所有這些被視為理所當然,這就是原始積累的各種田園詩式的方法。無怪乎托馬斯.莫爾在自己的《烏托邦》一書中就宣稱:羊在吃人。所有這些為資本主義農業奪得了地盤,使土地與資本結合,為城市工業造成了大量不受法律保護的無產階級。

  我一直用不受法律保護來形容那些無地無產者,因為他們確實幾乎沒有受到過任何法律的保護,即使有法律,那也是用來壓迫剝削他們的血腥法律,可以說,他們是時代的犧牲者,同時也是奉獻者,因為他們的非自願地犧牲造就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幾乎一夜間,大量無地無產者被投向勞動市場,但是這個不受法律的無產階級不可能像她誕生那樣快地被新興的工廠手工業所吸收。再者,這些突然被拋出慣常生活軌道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適應新狀態。他們大批地變成了乞丐、流浪者,其中一部分人是由於習性,但大多數是為環境所迫。我們甚至不曾想過法律可以這樣:它對大多數人為何淪為流浪者在所不問,甚至鼓勵把農民淪為無產者的行為,但它卻對流浪者施加酷刑,並要他們發誓回到原籍或最近三年所居住的地方去從事勞動,而沒有人願意使用還要被割耳朵。多麽殘酷的諷刺!他們的家園和土地已經被剝奪,勞動市場早已飽和,法律卻要求他們從事勞動,否則就對他們施加酷刑。在形式上,血腥立法的目的在於反對流浪者和乞丐,但是轉變為這種人的人恰恰就是被剝奪者。可以這樣說,血腥立法所做的工作並不少於血腥剝奪者的工作。法律還在另一個方麵起了大作用:法律雖然規定了工資的最高限度,但從來沒有規定工資的最低限度。支付高於法定工資的人要被監禁,但接受高工資的人要比支付高工資的人受到更嚴厲的處罰。例如,伊麗莎白的學徒法第十八條和第十九條規定,支付高工資的人,監禁十天,而接受的人,則監禁二十一天。有關雇主和雇傭工人之間的契約以及解約期限等條款規定,對違約的雇主隻提出民事訴訟,而對違約的工人則提出刑事訴訟。工人的狀況極端惡化,貨幣工資提高了,但其提高的程度不及貨幣貶值和物價上升的程度。正如亞.斯密所說:每當立法機關企圖調解雇主及其工人之間的糾紛時,它的顧問總是雇主。所有這些在今天看來,都是那麽不可思議,那些法律變成了可笑的反常的東西,但是它確確實實的存在過,並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了原始積累,造就了大資本家。

  資本是天使?資本是魔鬼?資本能讓我們一步登天,也能讓我們落入萬丈深淵。人人心中都有一個資本的模樣,你心中的資本模樣如何?通過《資本論》,我了解到原始積累的殘酷性以及後續資本的積累,一方麵使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另一方麵則是相對過剩人口大量存在,從而擴大品貧富差距。而越來越多相對過剩人口對在業人員造成極大的壓力,迫使在業人員不得不過度勞動和忍受資本家的擺布。發達的生產力不能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以個人勞動為基礎的、分散的私有製轉化為資本主義私有製,同事實上已經在社會生產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所有製轉化為社會公有製比較起來,社會公有製自然是一個長久的多,艱苦的多,困難的多的過程。資本主義私有製是少數掠奪者剝奪人民群眾,而社會公有製則是人民群眾剝奪少數掠奪者。《共產黨宣言》最後呼籲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並不隻是出於階級鬥爭的考慮,更是提高大多數人的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


  資本論讀後感1500字(二)

  從資本的總公式看,剩餘價值不可能發生在貨幣本身上,因為貨幣作為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隻是實現商品的價格。它如果還是采取貨幣形式,價值量也就不能增大。剩餘價值也不可能發生在商品的出賣上,因為這個行為隻是價值的商品形式轉化為貨幣形式。因此,剩餘價值隻可能發生在第一個行為G—w中所購買的商品上。不是發生在所購商品的價值上,而是發生在所購商品的使用價值上。因為互相交換的是等價物,不可能因交換而發生價值變化,隻能從所購商品的使用上發生。要從商品的使用上取得價值,我們的貨幣所有者就必須幸運地在流通領域內即在市場上發現這樣一種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具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特殊屬性,因此,它的實際使用本身就是勞動的物化,從而是價值的創造。貨幣所有者在市場上找到了這種特殊商品,這就是勞動能力或勞動力。

  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這句話指出了三點:(1)勞動力是在活的人體中存在的,它既不能離開人體,又不等於人體。(2)勞動力是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它隻能在運用時,即在勞動時才表現出來。(3)勞動力是體力和智力的總和。不能把勞動力等同於體力。一個白癡和瘋子即使有體力,也不能算勞動力。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曆史條件

  第一個基本條件是:在商品交換本身除了包含由它自身的性質產生的從屬關係以外,不包含任何其他從屬關係的前提下,勞動力隻有被它的所有者自己當作商品出賣,它才會出現在市場上。第二個基本條件就是:勞動力所有者隻有自己的勞動能力可以當作商品出賣,沒有別的東西可賣。其實,不僅勞動力成為商品是曆史的產物,而且前所考察的商品、貨幣這些經濟範疇也都帶著曆史的痕跡。資本的出現,標誌著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這個資本主義時代的特點是,對工人本身來說,勞動力是歸他所有的一種商品的形式,他的勞動因而具有雇傭勞動的形式。另一方麵,正是從這時起,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才普遍化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

  作為商品的勞動力,同其他商品一樣具有價值。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勞動時間決定的。決定勞動力價值的要素有三個:

  第一,因為勞動力隻是活人的能力,所以勞動力生產要以這個活人的存在為前提。活人維持生命,需要有一定量的生活資料,因此,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可化為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或者說,勞動力的價值,就是維持勞動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至於這些生活資料的種類和數量應該是多少,生活資料的總和應當足以使勞動者個體能夠在正常生活狀況下維持自己。所謂正常生活的維持,不僅包含著自然條件如地理環境和氣候決定的自然需要,而且還包含著一個由曆史形成的生活習慣所決定的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第二,作為勞動力所有者的人是會死的,必須依靠人口繁殖使自己永遠延續下去。因此,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總和,要包括工人的補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資料。

  第三,使人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知識和技能,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訓練,這就得花費一定量的商品等價物。勞動力的教育費隨著勞動力性質的複雜程度而不同。

  總之,勞動力的價值可以歸結為一定量生活資料的價值。生活資料的價值改變,勞動力的價值也隨著改變。

  勞動力價值的實現和它的使用價值的讓渡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它所需要的社會勞動決定的。貨幣所有者在交換中得到的勞動力使用價值要在使用中即消費中才表現出來,而勞動力的消費是在生產過程中進行的。現在,讓我們跟著勞動力買賣雙方到生產場所去看一看吧!在那裏,原料等等生產資料是按十足的價格支付的;而勞動力的消費過程同時就是商品和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

  勞動力的買賣是在流通領域進行的。那裏占統治地位的隻是自由、平等、所有權和邊沁。自由是指交換雙方都出於自願、自主,平等是指等價交換,所有權是指雙方都隻支配自己的東西,邊沁是指雙方都隻顧自己,為自己的特殊利益結對的。然而,這些隻是外部表現,不是經濟關係的實質。

  一旦離開流通領域,進入生產領域就會看到,原來的貨幣所有者成了資本家,昂首前行;勞動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隨於後。一個笑容滿麵,雄心勃勃;一個戰戰兢兢,畏縮不前,像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樣,隻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這才是自由、平等、所有權背後的真實關係——資本剝削關係。

  馬克思的資本理論最能反映他生活的時代和實踐中心的要求,這種理論也因其與實踐中心緊密對應,而形成對時代精神能更好把握的理論硬核。理論之樹常青,馬克思的資本理論在當今社會仍閃爍著耀眼光芒。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完善的過程中,以資本動力學為核心的生產力理論、哲學智慧對現代化建設實踐的貫注、社會人文關懷或是以人為本也順應時代的要求,成為時代思想的弄潮兒。以資本動力學為核心的生產力理論,從理論上直接把馬克思《資本論》的建設性內核和鄧小平的一貫強調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經濟哲學思想的內核聯係起來了,從實踐上提供了國際經濟全球化和國內現代化建設實踐所需要的哲學理念。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可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一方麵充分利用資本的動力作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現代化建設的財富增長目標,並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同時,我們也可能減輕資本野蠻麵的破壞性和給人民帶來的痛苦。為此,我們也需要在經濟全球化與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注入哲學智慧及弘揚其人文關懷,促進以人為本的思想在社會實踐中的作用。鄧小平同誌把馬克思主義實踐唯物主義的哲學智慧運用於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既使中國經濟的發展呈現了跨越式態勢,又避免了過去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曲折與苦難,建立了經濟發展的新規則。以江澤民、胡錦濤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沿著鄧小平開創的建設道路,繼續著把實踐唯物主義的哲學智慧貫注到經濟建設中去的創造性活動,又創造了新的實踐和成功。

  社會人文關懷是自由與權利在法製與民主製度架構內的哲學弘揚,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理論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建設實踐中的運用。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資本論讀後感3000字

    資本論讀後感3000字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 勞動價值論是指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馬克思在《資本...

  • 馬克思資本論讀後感

    馬克思資本論讀後感(一) 馬克思《資本論》是一本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著作。既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重要著...

  • 資本論讀後感

    資本論讀後感 記得以前看到某個西方政治著作家的話,說集權和極權的區別在於,集權隻是一種形式上的專製,...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