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9*

徹底認清自己,改變自己

  01

  認清自己的三觀

  最近這段時間特別巧,正好碰到兩位同學同時換工作,而且都不太順心。

  兩人都是先裸辭再找工作的,花了一個月投了300多份簡曆卻連麵試邀請都沒接到幾個,有限的幾個麵試也很糟心,所以很是受挫。

  但兩人麵對挫折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一位說今年運程不太好,找個時間要去寺廟裏拜一下;另一位卻說這次換工作太大意了,不應該先辭職再找工作的,一旦不順後心態就急了,下次還是要先找好工作再離職。

  她們兩人的反應就體現了不同的世界觀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態度和行為的。

  第一位的世界觀是相信世上有佛,而且佛在控製著人的運程,於是碰到問題她會想著去拜佛以改運;

  第二位的世界觀則沒有體現出對佛或其它超自然存在的信仰,因此碰到問題她更多會去找具體的原因。

  世界觀與人生觀、價值觀一起被稱為三觀,它們決定著我們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以及看待事物價值的根本態度。

  ①世界觀

  世界觀是一個人對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它影響著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比如,柏拉圖的哲學體係就是構建在地球是宇宙中心的這個世界觀基礎上的。

  再比如,一個相信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人,跟一個純粹的唯物主義者相比,兩者眼中的世界是大不相同的,因此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②人生觀

  人生觀是一個人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

  比如,有人的人生觀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也就是要過得輕鬆快樂。

  有人的人生觀則是為下輩子或下幾輩子修煉或要青史留名。

  這些人生觀就是世界觀在看待人生上的體現,比如為下輩子或下幾輩子修煉的人生觀就是相信世間有佛的世界觀的體現。

  ③價值觀

  價值觀是一個人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它一方麵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另一方麵表現為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評價尺度和準則。

  比如,有人將金錢視為最高的價值追求,而有人則將金錢視為身外之物甚至視為糞土。

  這些價值觀就是世界觀在看待事物上的體現。比如,視金錢為糞土的價值觀就是佛家世界觀的體現。

  因此,要真正認清自己,你就要花點時間來捋一下自己的三觀,這樣你就會知道為何你會持有某種觀念,為何你會認為有些人講得好有道理,為何你認為胡說八道的人卻有很多人追捧等等。

  02

  認清自己的夢想(欲望)

  我兒子剛上幼兒園小班,我問他:你長大後的夢想是什麽?

  他說想做一名廚師。

  我又問他:為什麽你想做一名廚師呢?

  他回答:這樣我就可以做很多好吃的給自己吃呀。

  夢想就是現在想未來的事,所以哪怕是很小的小孩子,心裏也是有夢想的,雖然聽起來很搞笑,但這卻很好地體現了他當下的某個欲望。

  夢想的本質上是一個人的三觀在奮鬥目標(欲望)上的集中體現,之所以要將夢想單獨拿出來認清一番,目的在於要確認下你的夢想是否跟你的三觀一致。

  人是一種容易從眾的社會性動物,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的夢想隻不過是一個跟風的目標而已。

  比如,在元朝和明朝絕大多數人讀書的夢想就是為了中科舉做官。

  改革開放初期,在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重商氛圍下,很多人的夢想就是做生意賺錢。

  這種跟風的夢想與你的三觀可能是很不一致的,因此哪怕辛苦奮鬥後做了官、賺了錢,你也不會覺得幸福,有一種人生虛度的感覺。在奮鬥的過程中,也會比別人更焦慮。

  以這些年很熱的創業夢想為例。

  如果你的創業夢想是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浪潮下產生的話,你就需要好好捋一捋,你的創業夢隻是跟風,還是你三觀的體現呢?

  如果是前者的話,你就可以好好思考下,是否還有其它更符合你三觀的夢想存在呢?

  03

  認清自己的行為傾向

  春節的時候帶小孩在景點玩,那人真叫一個多。

  稍微熱門一點的項目就是兩排長長的人龍,排上一個小時都不一定能輪上,幾乎人人都排得心焦氣躁的。

  我記得在排隊等纜車的時候,幾乎要排到我們的時候,有位媽媽拉著小孩就插隊到我們前麵了,邊插隊還邊說我們之前就排隊了,剛剛是帶小孩去洗手間了。

  我下意識的反應就是退後避讓。結果排我後麵的一位臉色潮紅的姑娘不幹了,尖著嗓子就喊了怎麽這麽沒素質,不排隊呢!

  在長時間排隊耐心幾乎耗盡的情況下,這時人的行為基本就是本能的行為傾向了。

  我的行為傾向是避讓,而後麵姑娘的行為是攻擊。

  我們的很多行為都是下意識的,比如,有人坐著晃腿,有人愛清靜獨處,有人愛發語音不愛寫文字。

  這類行為傾向是很難控製的,因為你還沒意識到它就已經發生了。

  因此你要先用各種測評,立體地了解下自己的行為傾向,這樣你才有可能在某些情境下對這類行為提前做幹預。

  為何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行為傾向呢?原因有三個:

  ①你可以清楚你在不控製的狀態下,最有可能形成怎樣的態度,以及產生怎樣的行為。

  ②有條件的情況下,你可以盡量選擇更適合你行為傾向的工作或社會角色,這樣你花更少的精力卻可以做得更好。

  ③你會更願意調節自己在具體情境下的行為,因為你已經知道自己的某些行為屬於下意識的行為傾向,這樣調節起來你的心理障礙會更小。

  行為傾向可通過一些性格或人格測評工具來了解,目前市麵上流行的測評工具主要有MBTI、DISC、HBDI等等,這些測評都不夠科學嚴謹,有較大的概率偏差,但對了解自我的行為傾向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04

  認清自己的先天條件

  籃球是一項看身高的運動,像CBA球員(中國職業籃球聯盟)的平均身高是2.01米,NBA(美國職業籃球聯盟)球員的平均身高也接近2米。

  在這麽一個長人林立的圈子裏,身高不足1米7的人參與進來會怎麽樣呢?

  像NBA,曆史上身高不足1米7的隻有9個人(還都是上世紀90年代之前的,2000年之後一位都沒有),其中最出類拔萃的斯波特韋伯(1米68)職業生涯場均也就9.9分2.1籃板和5.3助攻,跟其他身高正常的NBA球星動輒場均20多分相比,還是失色不少的。

  這就是先天條件的影響:如果你先天條件不適合某個領域,你再勵誌,再出類拔萃也無法成為這個領域的頂尖人才。

  因此,在了解了你態度和意識層麵的三觀、夢想、行為傾向後,你還要認清你客觀的先天條件,在可能的條件下選擇更適合你先天條件的領域發展。

  這些先天條件主要包括你的性別、身高、相貌、膚色等等。

  05

  認清自己的能力邊界

  如果我請你徒手舉起一個150斤重的麻包,隻要舉起來的話,就給你1萬塊錢,你是不是可能會來挑戰下?

  但如果我請你舉起一個500斤重的麻包,你還會接受這個挑戰嗎?

  我相信,哪怕我給你500萬你也不會接受。

  這兩個挑戰到底有什麽不同呢?

  區別就在於前一個150斤的挑戰還在你的能力或能力成長邊界內,你努力努力還是有可能做到的;但後一個500斤的挑戰已經完全超出你的能力成長邊界了,你再努力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這個舉例裏,舉重能力的能力邊界因為相對比較清楚(普通人大概能舉起自己體重60%~100%的重量,經過鍛煉的人則可以舉起比自身體重重115%~200%的重量),因此你會放棄對500斤舉重的挑戰。

  但在現實中,不少事情都是對很多種能力的綜合要求,因此很多人就難以知道這件事是否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的能力成長邊界。

  還以創業為例。

  創業是一個對人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的事,特別是中國經濟從粗放式增長的時期進入到精細化增長的時期後,除了關係國計民生的部分領域外,大多數領域都已進入了充分市場化競爭階段,這種階段下的創業要求遠遠高於之前改革開放初期靠資源、靠膽量、靠政策的創業要求。

  但絕大多數人在選擇創業時,隻看到了創業可能帶來的好處,卻未評估創業是否超過了自己的能力成長邊界。

  因此,我們還需要認清自己的能力以及能力成長邊界,這樣才不會做出挑戰500斤舉重的事。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徹底認清自己,改變自己

    01 認清自己的三觀 最近這段時間特別巧,正好碰到兩位同學同時換工作,而且都不太順心。 兩人都是先裸辭...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