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6*

有一種高情商,叫 “遇事不隨意指責”

文/戀小暖

  1

  最近,朋友跟我炫耀一件事情:“女兒遇到什麽事情,都會和我這個當媽的分享。”

  12歲的翩翩少女,正處於青春的叛逆期,卻和媽媽成了知己朋友,買東西不謊報價格,去網吧玩遊戲也敢回家說,和同學逃課去“探險”也照說不誤。

  也正因為女兒敢說,朋友才有機會在了解實情後,耐心地和她溝通。

  朋友不隨意指責,女兒也不會厭惡地反抗。相反,女兒很信任媽媽,也能知錯就改。

  我詫異:“你是如何獲得孩子的信任的?”

  她得意地回複:“很簡單,遇事不指責。”

  朋友還對我講起很久以前。

  那時候,丈夫長期失業在家。她是個家庭主婦,沒有收入,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隨時擔心下餐要喝西北風。

  白天,夫妻兩人互相看不順眼,動不動就吵架,把氣撒在對方身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夫妻對坐,愁容滿麵,唉聲歎氣,誰也瞧不起誰。

  一次,八歲的女兒湊在耳邊悄悄問:“媽媽,我不小心丟了五塊錢,你說有機會找回來嗎?”

  朋友以為女兒偷了錢,氣不打一處來,把所有的怨氣全都出在孩子身上,抄起衣架就打。

  女兒的小腿上,留下了一道道刺眼的傷疤。

  本來丟了錢的她,已經格外傷心,加上媽媽的責打,她哭了一個下午。

  後來才得知,那五塊錢,是女兒通過收集塑料瓶子換來的。女兒看媽媽最近心情不好,想買點小禮物逗她開心,不料,錢卻弄丟了。

  知道真相的朋友後悔不已,她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不管女兒做了什麽錯事,再也不會沒頭沒腦隨意指責她了。

  生活不易,但孩子畢竟是無辜的。你隨意責打,留給他們的,是一輩子走不出的陰影。

  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取得孩子的信任,在言傳身教中幫她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

  《孔子家語》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孔子和弟子們周遊列國,在陳、蔡兩國間被圍困,大家饑腸轆轆,失望透頂。

  有一次,子貢偷偷溜了出去,買了一些米回來,顏回負責煮飯。

  大家都很累,昏昏欲睡,飯香四溢的時候,子貢和子路一起到灶房裏看看是否需要幫忙,可是他們卻看到了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顏回偷偷地往嘴裏塞了一團飯。

  子貢和子路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他們沒有當麵拆穿,悄悄折了回去,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孔子。

  孔子身為人師,沒有直接指責顏回,而是巧妙地說“不久前我夢見祖先,相信他們會保佑我們,我因此用煮好的飯先祭拜祖先。”

  古代人都很迷信,祭拜祖先,如果用吃過的飯,那就是不敬。

  顏回一聽立馬阻止了孔子的做法,孔子反問為什麽。

  顏回這才說出了真相,原來他在煮飯的時候,一不小心讓一撮灰掉了進去,弄髒了一小團飯,弄髒的飯絕不能給老師和同學們吃,扔掉又可惜,於是他就將那團飯吃了。

  孔子的遇事不指責,不僅體現了自己的容人之量,也解開了誤會,可謂一舉兩得。

  3

  英國作家約翰遜曾在《漫步者》中說道:人們指責別人時總是毫無顧忌,因為指責總含有某種優越的意味。

  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比別人進行了更深刻的探索和更廣泛的研究,察覺了那些逃過大眾耳目的缺點和愚蠢,並以此來愉悅自己。

  你永遠不會知道,你的一句隨意指責,會給別人帶來多大的傷害。

  “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遇事不隨意指責他人。

  來源:寫手圈ID:xieshouquan010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