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一個人開始廢掉的5個跡象

保羅·戈埃羅說:

“好像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別人該怎樣生活,但卻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的生活該怎樣,就像釋夢的老婦人,不知道如何把夢變為現實”。

生活中,人們總是忍不住評論他人的生活,卻很少審視自己的內心,不清楚自己該如何走過一生。

於是,一些人在越來越低的配置下,過得心安理得,而另一些人在享受高配生活的同時,變得渾渾噩噩。

當一個人開始有以下五種跡象時,如不及時做出改變,遲早會成為一個“廢人”。

一、安於現狀,放棄對事業的追求

朋友從事藥品銷售,工作二十年,身邊的同事陸續晉升。唯有她,仍在當初的崗位。閨蜜看不下去,勸她趕緊考個執業藥師證書,不僅工資翻倍,而且有資格競爭店長一職。

她卻說,現在的工作,壓力小責任輕,工資待遇也不錯,打算一直幹到退休。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在安逸舒適的環境裏,放棄對事業的追求,產生惰性,甘於平凡。

可偏偏,那些看似穩定的工作,都埋藏著深坑,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填坑力,一旦變故發生,第一個掉下去的就是你。

結果,公司改製,朋友被辭退,至今在家待業。而那些有職位或有證的同事,被高薪返聘,成為醫藥行業爭搶的人才。

曾經聽過一句話:別說什麽安於現狀,隻有廢物才會沒有追求和理想。

這句話很紮心,但不無道理。

那些安於現狀的人,通常都有以下特點:

1、沒有危機意識,盲目樂觀;

2、有惰性,拒絕學習新知識、新技能;

3、目光短淺,看重眼前利益;

4、不敢主動試錯,懼怕失敗;

5、滿足於現狀,沒有遠大的理想。

他們容易被周圍的環境迷惑,在本該努力奮鬥的年紀,選擇了隨遇而安,最終一事無成,卻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安於現狀,放棄對事業的追求,這是一個人開始廢掉的第一個跡象。

二、不再自律,忽視對健康的管理

自律,是這幾年很火的一個詞,自律的人到底有多可怕?看看彭於晏、韓雪和嚴歌苓就知道。

那麽,你知不知道,不自律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身邊就有個真人真事。前幾天,在醫院碰見曾經的籃球主力,他不會說話,不能走路,坐著輪椅,體形暴瘦,如果不是迎麵相逢,根本不敢認。

要知道,當年他可是公司自律的典範,公認的男神。因為放棄鍛煉,縱情煙酒,失去了工作,變成了一個廢人。

說到自律,不得不提它的五條支柱支撐,分別是:認同事實(Acceptance)、意誌力(Willpower)、麵對困難(Hard Work)、勤奮(Industry)以及堅持不懈(Persistence)。

把每個詞的首字母拚起來,會得到“一條鞭子(A WHIP)”。從這裏不難看出,自律就像鞭子抽打著你,那種感覺肯定痛苦。

所以,能幾十年如一日自律的人,才會讓人肅然起敬。

很多嚐試過自律的人,都因為受不了它的苦,留下一句“這太難了”或“我做不到”,放棄自律,恢複縱情享樂的生活。

李開複講: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借口。

自律不是短期刺激,與看短視頻、玩遊戲、吃大餐相比,不能讓你立刻獲得滿足愉悅的感覺。

但這些都不是放棄自律的理由,任由身材變形,埋下健康隱患。

要知道,健康是一切的基礎,身體出了問題,其它都免談,因為傷不起。

不再自律,忽視對健康的管理,這是一個人開始廢掉的第二個跡象。

三、過度追求物質,精神空虛無聊

隨著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的幸福感卻普遍降低。

鄭也夫的《後物欲時代》中曾說:

在吃、穿、住等物質領域,有一條溫飽線。在這條線以下,人們努力工作,賺錢養家,獲得的物質越多,幸福感越高。

一旦超過溫飽線,過上有房有車,收入穩定的理想生活,人們在物質層麵獲得的幸福感,就會開始遞減。

幸福感降低,人們開始用其他方式找快感。於是,一些人開始頻繁“炫富”,刷自己的存在感,這其實是一種病態的心理,內心空虛無聊的表現。

還有些意誌不堅定的人,為擺脫空虛,尋求刺激,沾染賭博、吸毒等惡習,走向犯罪的深淵。

在一線城市,則湧現了一批“無產中產階級”,他們掙紮在溫飽線,卻要過得有格調。

高檔餐廳種草,穿戴小眾品牌,出國旅遊度假等,是他們在朋友圈的生活常態,其實一切基本靠裝。更有甚者,為了過上高品質生活,不惜成為“卡奴”和“債王”。

單純的追求物質,忽視精神需求,不讀書,不思考,會讓你變得麵目可憎,遭人唾棄。

“暴發戶”、“裝逼”等詞就是專為某些人準備的。

生活確實離不開錢,但一個精神空虛的人,如同行屍走肉,錢再多又有何意義。

為了擺脫空虛,你可以培養高雅的興趣愛好,比如舞蹈、音樂、繪畫,寫作等,這些東西需要深入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愉悅感,幫助你擺脫“物欲”帶來的空虛和無聊。

過度追求物質,精神空虛無聊,這是一個人開始廢掉的第三個跡象。

四、沒有目標,淪為生活的奴隸

羅曼·羅蘭曾說:

“多數人在人潮洶湧的世間,白白擠了一生,從來不知道哪裏才是他所想要到達的地方,而有目標的人卻始終不忘記自己的方向,所以他能打開出路,走向成功。”

在《延禧攻略》裏,女主魏瓔珞能一路“打怪升級”,就是因為她有目標,一是查清姐姐魏嬰寧的死因,二是從此以後不受族人的欺負。

不客氣的講,那些為生活所困,整天窮忙的人,都沒有生活目標,年紀輕輕就加入到慌、慫、喪的隊伍,對未來一片迷茫。

有了目標,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每一步應該怎麽走,都心中有數。

而不是每天重複工作、吃飯、睡覺的模式,掙著微薄的工資,不敢生病,不敢請假,一切生活開支能省則省,即便如此,依舊是無房、無車、無存款的“三無”人員,徹底淪為生活的奴隸。

很喜歡愛因斯坦說的一句話:在一個崇高的目標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

沒有目標,淪為生活的奴隸,這是一個人開始廢掉的第四個跡象。

五、拒絕社交,封閉在自己的世界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講如果你不擅於社交,就不必勉強自己,當你自身很牛的時候,自然會引起他人關注。

這話初聽之下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還是不敢苟同。

大學同學小A,畢業後成為一名IT男,整天和冰冷的電腦相對,很少與人打交道。

作為部門的技術達人,不僅升職無望,還經常被他人搶功,為部門背黑鍋,而這些他都是事後才知曉。原本就不善言辭的他,幾年後變得精神萎靡,雙目無神,一副落魄潦倒的模樣,與從前判若兩人。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像小A一樣,由於性格和工作的雙重原因,陷入了“拒絕社交”的誤區,不參加同學會,不和朋友聚餐出遊,不主動拓展人脈……

他們和宅在家裏的人還不一樣,宅人隻是不願邁出家門,並不排斥和人交流溝通,通常在網絡上與人聊得火熱,現實中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而拒絕社交的人,與人的交流幾乎為零,整天困在自己的世界裏,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態。

如果不懂得自我調節,會喪失溝通能力,脫離社會,逐步變成一個廢人。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過:自從世界上出現人類以來,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

在成長的道路上,離不開各種社交圈子,親人、朋友、同學、同事都是我們的社交對象。

在和他們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收獲了親情、友情和愛情,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因此,不能因為社交需要付出精力和時間,就拒絕社交,縱有滿腹才華,不與人接觸,又怎能讓天下人知曉。

拒絕社交,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人開始廢掉的第五個跡象。

當你發現自己有開始廢掉的跡象,是時候警醒自己,必須做出改變。不要猶豫,馬上付諸行動。

改變的過程是痛苦的,任何一種改變,都需要經曆精神和肉體的雙重磨難。

也許過程很艱辛,但不能放棄對事業的追求;

也許賺不了很多錢,但要保證有健康的身心;

也許實現目標很難,但你要努力去做,而不是淪為生活的奴隸。

任何時候都要告誡自己,避免出現即將廢掉的行為。

你要知道,一個人廢掉真的很容易,而經曆改變的陣痛,你會發現一個嶄新的自己。

作者簡介:冰月,富書專欄作者,熱愛寫作的現代女性,文字溫和幽默,樂觀向上,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偶爾也做個白日夢。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