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7*

7個讓人舒服死的溝通技巧

我在心理學的學習和實踐中總結下來的,7個實用的溝通妙招,每個都很好用,讓我在生活中輕鬆和遊刃有餘。

我也同時列出了背後的心理學理論。

1,留意“場”,調整自己的情緒可以控製溝通

朋友越說越焦慮,我聽的有點煩,朋友發現我不想聽,就說的更快更焦慮,我突然放鬆了自己,發現朋友也慢了下來,而且還開始自省:我為什麽說這些?

調整自己的情緒,會影響到對方的情緒,從而改變溝通的走向。

有次我覺得朋友講話太慢了,我用左手食指輕敲大腿打節拍,先和他的語速一樣,然後加快,他表達的節奏也會加快。

後現代心理學提出“同在”理論,人本心理學強調“在場”,主體間心理學強調每個人都在影響關係場。

2,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想法,而不是對對方的評判

我的谘詢師常常用這招對付我,有的時候我提了苛刻的需求給她,她會說,我現在有點為難,如果我這樣做會如何如何,如果那樣做會如何如何。我一下子就沒招了。她有上萬小時的谘詢經驗,老狐狸了。

評判會讓彼此緊張,會進入防禦的模式,使得繼續的溝通變得低效甚至有害。

3,認真聽,相信別人一定在傳達些什麽

以前聽別人說話,總覺得別人廢話多,沒意義。後來發現每個表達都有深層的意義。如果我聽懂了這個意義,將會對他更理解,而且可以提升關係。

比如朋友很興奮的介紹北京地鐵怎麽買票最省錢,我仔細感覺了下,她是想用給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跟我建立關係。

小Z罵自己同班男同學太娘,竟然關心流行和時尚,聽完了後,我發現他可能羨慕那個同學可以跟女生有很多共同語言。

聽話聽音還不夠,每個人的言行都在表達自己的意識,或者潛意識,還要深度識別話語背後的目的和意義。

4,關注關係,而不是內容

我和朋友交流,講了一段心理學的理論,氣氛有點尷尬,感覺了下,發現我扮演了指導者的角色。

過了一會,為了平衡,他也發表了他的一段人生道理,他也成了指導者。

我知道我們說的內容不重要了,他不喜歡被人指導。於是,我就停止這類內容的交流,改說笑話了。

跟朋友夫妻倆一起聊天,朋友每說一句話,他妻子都插一句,粗暴的反駁他。他不爽,對妻子意有情緒。私下裏我跟朋友說,你說每句話,她都來反對你,這個真的難受的。不過你說每句話她都來反對你,可見她多想跟你說話溝通鏈接,隻是方式不太好,大概她也沒找到更好的方式。朋友釋然,過了會對妻子溫柔了他倆的關係也融洽了。

心理學家科胡特認為,心對於關係的需求,就如身對於空氣的需要,關係一直是我們溝通的潛在基調,如果我們能識別關係語言,就可以減少在內容上的消耗。

5,這個最有用,不接招。

有一天,我給太太提意見早點睡,睡前不要看手機,我態度不太好,太太很惱火,大早上向我各種抱怨,一直抱怨到前女友如何如何,然後我們就不該結婚如何如何。

以前我會接招,會覺得自己怎麽又搞砸了,或者甚至真的會想,我他媽的真的是個笨蛋,看走眼了。

那天,我學會了寬恕自己,相信自己,不再接別人對我的否定。

她說她的,我慢慢的洗漱,也不回應,洗漱完了,她準備再鄭重的跟我溝通下,感覺是要談判的,我一打手拉著她說,晚上10:00我給你按摩,這樣你會睡的香一點。他秒變小女孩,什麽事都沒有了。

不接招

我想說的是,我之所以沒有跟她去吵,還有能力安撫她,甚至想出辦法,其實是因為。

在心理學的實踐發現,如果能理解和接納自己的一切,也就可以理解和接納別人

6,不幹涉別人的選擇

我以前愛管閑事。

因此有一個老朋友抽煙的時候,擔心我批評他,就防禦性的說,你打算怎麽幫我戒煙?

我說,煙對你是一種重要的陪伴,你想抽就抽唄!

他表情愕然,恐怕還沒有一個人這麽支持過他。

自體心理學認為人們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安撫自己的情緒,維持自己的統整感。吸煙是為了安撫自己。

7,利用自己的情緒理解別人

來訪者小靜常常遲到,每次都有合理的原因。

多次下來,我有種不被重視的感覺,這一次我要深入的看下,到底是怎麽回事。

在她遲到的時間裏,我發現除了有不受重視的感覺,我還有一種不知何時可以開始谘詢的焦慮,我恍然大悟,她決定了幾點開始,掌控權在她的手裏。

理解了這點,我就釋然了。她並不是瞧不起我而遲到,而是因為用這種方式尋找一種她需要掌控感,而這背後,可能是自己脆弱的自尊。

情緒是我們理解自己,理解別人的最重要的工具。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7個讓人舒服死的溝通技巧

    我在心理學的學習和實踐中總結下來的,7個實用的溝通妙招,每個都很好用,讓我在生活中輕鬆和遊刃有餘。我...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