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

熬吧,日子都是熬出來的

老家方言中有一個詞,叫做“熬”,比如熬稀飯、熬菜、熬湯……比如熬夜、熬年月、熬日子……

晚上和妻子散步,邊走邊閑聊,不經意間,話題扯到了“熬”,她說出了一句經典的話:日子是熬出來的,過日子要是沒有“熬”,那就不是日子啦。

我突然想起,馮侖也說過:偉大是熬出來的。

特稿哥今天不談“偉大”,隻說說尋常日子。

回想自己走過的生活之路,我覺得這話很有道理。

記得,小時候,家裏很窮,一年也吃不上幾回肉,衣服也是爛了補、補了爛,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父母常掛嘴邊的話就是:這樣的日子什麽時候能熬過去呀。我就想:自己快長大吧,長大吧,長大就能為父母分憂解除,苦日子就熬到頭了。

記憶裏,母親手裏沒斷過活兒,嘴裏還不時哼幾句不著調的小曲,但也經常和父親吵架。後來,如父母所說,日子把我們姊妹幾個熬大了,也把父母的頭發熬白了,他們的感情也越熬越牢穩。

其實,我們不少人都在“熬”。

中國有句俗話,叫“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就是說,一個人先前付出了很多勞苦、委屈、感情,忍氣吞聲、腳踏實地、委曲求全地工作著勞動著,慢慢熬出了頭,有了點成績、成就、好結果,終於可以舒展一口氣、過上好日子了。並不是說,熬成了婆婆,就該對媳婦指手畫腳。

“熬”,確實不易!沒有經曆過“熬”的人,永遠無法感受。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講:這家夥沒出息。他在這個崗位上“熬”了這麽這多年,還是一個小職員。明白的人都知道,這種人之所以“熬”不到一官半職,肯定不善於忍辱負重、摧眉折腰事權貴。

熬呀,其實表達了一種對生命的豁達心理,一種對生活的幽默態度,一種堅持,一種向往。

熬,讓我們不斷成長。年輕人沒有熬,不可能磨練心性;中年人沒有熬,不可能蓄勢待發;老年人沒有熬,不可能穩若泰山。熬,不是逆來順受的活著;熬,不是對命運的妥協。熬,是能量積蓄;熬,是生命升華。我們要學會熬日子,慢慢地熬,用心地熬。熬到媳婦變成婆,熬到小夥變成爺。到那時,我們還需要熬。熬來熬去,熬盡人間的酸甜苦辣。

熬得住,出眾!

熬不過,出局!

熬日子,需要有耐心,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有時是迷迷糊糊的熬,有時是孤獨孤單的熬,有時是熱熱鬧鬧的熬,有時是焦急等待的熬。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自己在熬日子,日子都在我們身邊等待我們去用心熬。

我們在熬中學會了思考,我們在熬中學會了品嚐,我們在熬中學會了等待。

熬日子如熬湯。

家鄉有句老話:“湯裏都是情,愛喝湯的人多半重情義。”

每一道湯,都需要細細地熬煮,一點一滴地觀察著食材的變化,最終粹出精華匯於一碗,這樣的食物定是帶著濃濃真誠,溫暖人心。

難怪,煲湯的時候,人會顯得特別溫柔。

早些年看過一個美食擂台賽節目,有個二十多歲的女選手,烏發綰在腦後,斜斜地插著根筷子,廚藝極好,一路過關斬將。她特別善煲湯,常常是對方火急火燎地煸炒熗鍋,她卻不緊不慢地燉著湯,時不時舀一勺嚐嚐味道,一臉從容,溫柔極了。

攝像師傅估計是被這畫麵迷住了,鏡頭經常在她嚐湯的時候停留許久。

她熬製的湯,肯定是溫柔的滋味。

特稿哥在一個信陽朋友家吃飯,連上三四道湯和燉菜,瞬間就讓人有種暖心的感覺,連帶著那個燉湯的朋友,看起來都是個經典的“暖男”。

熬日子也要用心慢慢煨,不急不躁,要耐得往寂寞。隻是,要真正把那種酸甜苦辣的味道熬出來,得用我們的一生……

人生如燉湯,自己是自己的大櫥。自己配料,自己調味,材料好了,時間久了,自然有味道。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