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9*

為何你30歲,還拿著別人20歲的薪水?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到了三十歲,突然會感到莫名的恐慌。

誠如一位谘詢者感慨的那樣,如果說年輕是上帝給予每個人犯錯的資本,你尚有時間去彌補;但當你一旦跨入了三十歲的陣營,這種資本和優勢將離你遠去。

對於很多三十歲上下在市場環境中(多指企業)打拚奮鬥的朋友而言,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壓力無疑是成倍增長的,但如果你在職場中的成長無法和壓力一樣實現成倍增長,那就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倒退,也就注定了你今後的職業發展會麵臨著更大的壓力乃至危機。

而工資,無疑是個人職場成長的外化進度條。

如果你赫然發現,你過了職場中的第一個八年,月薪依然和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旗鼓相當,或許你真的應該慎重審視你的職場路,並不斷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

該如何在30歲確立明確的目標,並利用下一個8年的時間去拚命追趕?

如果你錯失了22-30歲第一個8年,留給你的時間也隻剩下30-38歲這唯一的8年。

這可能是你在職場成長中最後的最佳時機。

1.小雨的故事

如果大家平時對職場稍微留意一些就不能難發現,但凡在職場中做得比較成功的人,大多是在一個崗位或者行業裏做了五年、八年、十年甚至時間更久的人,你可以看看你所在的公司,那些中高管階層(比如銷售總監、財務總監、人事總監等),他們的年薪拿到幾十萬並不少見,因為他們在這個領域裏研究了數十年。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崗位,都有它自身的規律,都有一些值得你去琢磨的東西,也都能產生出頂尖的專業人才。

比如在銷售領域,如果你真能如銷售大王喬·吉拉德那般做到行業頂尖的位置,放在現在的時代,隨便去一家網絡平台開銷售課程,分分鍾收入過萬並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道理似乎都懂,可放在不同的人身上,會出現千差萬別的結局。

小雨(化名)上半年找到我的時候,正好處在三十歲上下這麽一個尷尬的年齡,或者確切說來,並不是年齡本身的尷尬,而是她的履曆和積累,和同齡人相去甚遠。

小雨大學專業是旅遊管理,畢業後在一家旅行社做了一段時間的導遊之後,感到力不從心,她覺得自己不適合從事天天在外麵奔波勞碌的導遊工作,更希望能在寫字樓裏,穿著光鮮的衣服,做一份體麵的工作。

幾經波折,在家人的安排下,她去了一家較大的物流公司做起了行政文員的工作。

這家物流公司主要做海外運輸業務,絕大多數的同事都是外語或翻譯相關專業科班出身,具有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而她的外語水平很差,工作中常常犯錯。考慮到日後有個一技之長,小雨發現自己對作圖很感興趣,就果斷辭去了這份工作,脫產學了半年的美術設計,轉行做了網頁設計師,斷了翻譯的職業生涯。

網頁設計師做了幾年之後會,正好趕上結婚裝修新房,小雨正好厭倦了設計工作,再次選擇了離職,等完成結婚的大事之後,她陷入了迷茫與焦灼的境地,不知道未來在何方。

對比身邊的同學,有些一畢業就從事一個行業的,經過了8年的積累,多少都是個主管的角色了,而自己,卻一直遊走在職場的最底層,收入也沒有任何增長,小雨不免陷入了莫大的焦慮與痛苦中。

2.你以為的奮鬥,或許隻是掙紮

小雨的故事隻是千百萬30歲職場人的縮影,是啊,同樣是30歲,為什麽有的人收入節節攀升,而有的人收入卻停滯不前?

1、奮鬥與掙紮,有什麽不同?

記得有位作者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描述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曆。

有一年冬天,彼得在一個景點遊玩,一位遊客在觀賞瀑布的時候不慎落水,之後他拚命往岸上遊,但不幸的是他深陷一個漩渦當中,不論他如何遊,都擺脫不了漩渦的巨大力量。

因為水很涼,掙紮耗用了他大量體力,大約半小時後,他終於力竭而亡,屍體沉入水底,不到一分鍾的時間,屍體就浮上了水麵,被水流衝到了岸邊。

彼得目睹了這一慘景之後,不由感慨道:“這個人在生命最後半小時用盡所有精力想要完成而不得的事情,在他死後不到一分鍾就輕易做到了。”

何為掙紮?

你看起來很努力,甚至比其他人還努力,並且一度達到了“拚命”的境地,然而很不幸,你並不清楚自己的優劣勢以及周圍的環境,隻是一味地將自己擁有的資源與能量拿來“應急”,卻不知方向在哪裏。

而奮鬥則不同,它建立在對自我及外在環境客觀認知的基礎上,從一開始就有一個目標,雖然不能保證直達,但隻要大方向明確,隻要積累和堅持,最終就能達成目標。

放到小雨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從一開始的導遊工作,到後來的行政文員工作,乃至於目前這份設計工作,小雨總是在職業出現困難之後,選擇逃離,每次選擇都是“始於興趣、陷於瑣碎、終於困難”,如此反複,周而複始。

從一般規律來看,職場新人新入一家公司,基本上需要半年時間才能熟悉情況,一年左右才能入門,兩年左右才能入行,三年以上才能有效積累工作經驗——這就像任何運動一樣,必須達到那個點才能開始真正燃脂。

如果你每份工作三年不到就跳槽,意味著你根本不可能接觸到最核心的業務,也談不上真正的經驗了,你的每次經驗,隻代表著“你經過”,僅此而已。

小雨一聽,頓時感到危機重重,對於她而言,下一步又該從何起步,才能確保自己不再犯過去的錯誤呢?

2、目標的喪失,是你失敗的根源

1)、做你適合的事

通過梳理小雨過去的職場經曆不難發現,小雨之所以上大學時選擇旅遊專業,是因為她認為自己性格內向,想通過專業及職業彌補自己性格的不足。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誤區。

在職業選擇方麵,最怕無視自身情況,選擇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專業/職業,俗話說“男怕入錯行”,一旦你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職業,你將注定花費很大的氣力,往往事倍功半。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一味試圖彌補自己的缺點,隻能將自己變得越來越平庸;唯有認識並發揮自己的優勢,經過時間的累積,才可能出類拔萃。

小雨最終發現,旅遊行業不適合自己,果斷全身而退,這一步沒有問題。

2)、做你勝任的事

為何你的工作缺乏熱情?

就好像小雨轉行行政文員,是家人動用了人脈才找到的工作機會,那家物流公司在業內口碑很不錯,然而在那裏呆了兩年,小雨最終認識到自己的專業劣勢以及後天的能力劣勢,小雨在工作中常常受到負麵反饋,久而久之,自然就沒有努力的動力。

一份工作能給你帶來成就感至關重要,畢竟我們在職場中,並不是閉門造車,我們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需要得到領導及同事的反饋,接受一定的考核。

在開始一份職業之前,你需要詳細了解這個職業的具體工作內容,評估下這些工作需要哪些能力,哪些是你能勝任的,哪些是不能勝任的。

如果一份工作的多數內容是你無法勝任且不願提升的,即便再熱門再賺錢也和你無緣。

這就是小雨第二份物流公司工作的狀況,因為這家物流公司做的是對外運輸,所以即便最基層的行政文員崗位,對外語的要求非常高,而小雨從小就對外語不感興趣,也沒有意願在這方麵努力,隻是因為看似光鮮的工作和舒適的環境,苦撐了兩年,終於還是轉行做了設計師。

3.做事之外,別忘了做人的修煉

小雨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了美術設計並找到了設計類工作,這是在她前麵的職業生涯中可圈可點的一筆,這是她自己的選擇,更為重要的是,在前兩次失敗之後,她察覺到自己可能是個內向但對結構色彩頗具天賦的人,於是就做了網頁設計的工作。

然而在這份工作中,倒不是小雨的專業能力出了問題,而是她在做人方麵存在很大的缺陷。

一是人際處理能力。

我們在職場中不可能孤軍作戰,你與上司的關係、你與同事的關係,不僅決定了你的的歸屬感,還決定了你在職場中能否升遷。

要知道,在職場中,如果想要發展,一是少不了上司的幫助與提攜,二是缺不了同事的支持與協作。

人際關係是每個職場人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如果一個人在職場中常常被孤立被邊緣化,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需要仔細反省自身,尋找問題的根源。

二是自我驅動能力。

三十歲了,你不可能再像個孩子那樣,領導誇你你就來勁,領導讓你做你就做,不讓你做你根本就不去想了。

你需要自己給自己製定學習計劃與目標。

在一份職業中,你必然會在遭遇這個職業的艱難、瑣碎與枯燥,但如果你給自己製定個方向與目標,就不至於目光短視,深陷於眼前的困擾難以自拔。

我問小雨,除了那半年的脫產學習外,可曾在這幾年的工作中進行過培訓、進修或者其他形式的充電?得到的回答是,沒有。

這種現象在職場中比比皆是。

關於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你不妨從這幾個問題入手:

1)、相比於去年,我的工作內容新增了哪些新的內容與挑戰?我是否通過努力克服了它?

2)、不論理論還是實踐方麵,我對這份職業有沒有重新的認知?有沒有自己的體會與心得?

3)、我是否能夠獨當一麵開展工作?目前製約我的主要是哪方麵工作內容?我可以調動哪些資源、通過哪些努力跨越這部分的障礙?

等等。

任何職業都能出頂尖的人才,就像每一塊土地都能長出根深葉茂的大樹一般。

每個人在職場中就像一棵樹一樣,你的根紮得有多深,你的枝葉就有多繁茂,你就能長到多高——深度決定高度。

三是高度職業化精神。

我曾經訪談過一名上市公司的銷售總監,公司的人告訴我,這個銷售總監在還是銷售主管的時候,風雨無阻每天都能準點上班。

雪災那一年,為了不耽誤正常上班,這位銷售主管提前一個小時出發,準點到的公司。後來公司領導看雪實在太大了,很多員工都趕不過來,就臨時下令今天放假一天。當時很多沒來的同事都覺得自己很聰明,有人也替這位主管不值,說你一大早趕過來,沒想到白來一趟了。

這位主管倒是顯得雲淡風輕,說了句“沒什麽,能否準時到達是我的問題,是否上班是領導的決定,我做到我該做的就足夠了。”

就是這位銷售主管,後來在那個集團以勤勉、謙恭、有擔當著稱,多年之後,被提拔為銷售總監,隨著公司的壯大,他手下的銷售隊伍越來越壯大,他的領導能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受到集團股東們的一致好評與肯定。

身在職場,多數人最重要的需求無非兩點,一是回報,二是成長。

如果這份選擇是你自己做出的,並且也是符合你的個性特點的,在沒有明確的目標前,將這件事情做到極致,如此,你的資源和能力越來越多,成為職場的強者。

《肖申克的救贖》裏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強者自救。”

願30歲的你,終能通過苦難的洗禮,成長為一名強者。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