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9*

工作5年後,讓你脫穎而出的4個能力

這是一篇幹貨文章,絕不拐彎抹角。作者的立足點是“30歲以後必須掌握的職場核心競爭力”,但是我發現,有很多道理,真是越早知道越好。讀完深感受益。

-01-

評判標準:

辨別好壞的眼光

同樣一件工作,同樣一份方案,同樣一個設計,別人都交口稱讚,可有的人卻馬上能夠看出問題在哪裏,而不是人雲亦雲。這就是評判標準不同。

越眼界寬闊、見多識廣的人,判斷好壞的界線就越高。工作了六七年,已經度過了職業生涯的迷茫期,在行業裏浸淫良久的人,自然有一套自己的評判標準。

很多時候,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堪當大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他的評判標準如何。

拿設計師舉例,小公司設計師的審美和4A廣告公司就不同。在小公司看來已經能夠打90分的設計作品,在大公司設計師眼裏就跟剛畢業學生做出來的一樣。

這是因為公司平台不同,給予員工的眼界和知識就不同。大公司在全球各地都有辦公室,每年參加各種國際廣告節交流,設計師們有機會接觸全世界的優秀作品,從而提升自己的審美標準。

而小公司的關注點更多在業務增長上,不會給予員工太多的學習機會。這在職業生涯初期也許不重要,但從長遠來看,“審美”就是一個設計師的命,決定了他未來能走多遠。

在職業生涯成長中,越往後,你對一份工作的“評判標準”就越重要。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能力的直接體現。能力強的人,標準一定高。

我麵試過很多高層崗位的工作,我發現這個時候對人才的考察,和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非常不同。麵試官更願意用行業案例或者熱點事件來考察候選人的思考和觀點,以此判斷候選人的眼光和能力。

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就曾經麵試過一位總監級別的候選人。當時我的這位朋友列舉了一個行業內非常知名的案例,但拋給候選人的問題卻是:“你覺得這個案子有什麽問題?你覺得怎樣能做得更好?”

如果這時候選人的答案和媒體上報道的一樣,覺得“這個案例很棒”,那麽很可能這個職位就和他失之交臂。

後來這個朋友告訴我他這麽提問背後的用意:

“這個案例是我們做的。雖然在業內很知名,媒體有過很多報道。但從傳播目的上來看其實並沒有那麽成功。因為這個案子最終的目的是促進產品銷售,而不是造話題。造話題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如果候選人能一眼看出這其中的問題,那麽就代表他在市場營銷方麵是有紮實功底的。他的評判標準是圍繞品牌增長,而不是聲量炒作。”

這就是對評判標準的考察。標準越嚴格,越能展現背後深厚的知識積澱和廣闊眼界。尤其在帶團隊、做大項目的時候,Leader對工作的評判標準直接決定了項目的產出質量。

-02-

行業名聲:

最重要的

職場社交貨幣

30歲後會覺得,行業圈子其實很小,越往上走,叫得出名字的人越少。如果一開始跳槽還是靠簡曆,到後麵就是靠“名聲”。

名聲,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卻廣泛流傳於人們口中的談資,它是最重要的職場社交貨幣。

尤其在資深獵頭或HR眼裏,名聲背後代表的是你待過的公司,做過的項目,獲得的成就,其他人對你的評價,等等。這些都是無形資產,從一開始就要積累好。

寫一份簡曆或印一張名片,可能隻需要幾分鍾或幾毛錢。但打造你的個人品牌,卻需要一輩子。

個人品牌,就是“名聲”。擁有好名聲的人,根本不需要多解釋,名字代表一切。這是最有效的職場通行證,比簡曆靠譜,比背景調查方便。請一定花精力經營好它,這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關於如何打造好名聲,談三點個人感受:

第一,向上打造,麵對老板來打造你的個人名聲。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好交給你的工作,在老板心裏建立可靠、高效的印象,以後跳槽帶你飛才有可能。

第二,向周圍打造,麵對同事和獵頭來打造你的個人名聲。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合作,不拖泥帶水,不踢皮球,在同事心裏建立值得信賴與合作的印象。

保持日常生活中和獵頭的定期聯係,積極給獵頭分享行業裏的最新信息和熱點(獵頭也需要對行業有學習和認識,以便篩選人才),在獵頭心裏建立聰明、上進、知識麵廣的印象,以後有好職位才會先想到你。

第三,不要急,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名聲也不是短期積累起來的。不要用投機的心態去打造名聲,“一夜爆紅”後麵多半都是“曇花一現”。這就像蓋樓,靠的是一磚一瓦,而不是吹噓和浮誇。

-03-

人脈資源:

打造自己的

吸引性價值

很多人誤解了人脈的定義,以為“我認識誰誰誰”就等於“我能夠借力於誰誰誰”。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種弱關係,類似於朋友圈的點讚之交;後者是一種強關係,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礎上的回報投資。

是的,人脈資源的本質依然是等價交換。

自己一定要有能為對方提供有價值的東西,對方才願意用相應的資源來交換。這個價值分兩種,一種是給予性價值,一種是吸引性價值

給予性價值,是你需要不斷向對方展現自己的價值,得到對方的持續認可。比如不斷幫朋友解決一些情感煩惱或者工作困惑,這是一種被動的人脈投資。

給予性價值的問題在於,你不能停止給予。一旦停止,之前的人脈積累很快就會消失。就像你不斷幫閨蜜分析戀愛問題,可一旦閨蜜找到穩定的男友就會停止向你谘詢,你在這方麵的價值就消失了。

吸引性價值,是指自己身上擁有的財富、能力、智慧、人格魅力等,能夠主動吸引周圍的人來與你結識。並且隻要某一次將這種價值進行給予,以後將獲得源源不斷的回報。

比如你是一個資深的谘詢顧問,幫助某個公司的老板解決了一個重大的業務戰略問題,那麽往後這個老板再有這樣的項目或者其他公司有類似的需要,他都會為你引薦。

同樣的,你之後在相關領域有什麽需要幫助,這位老板一定也會盡力幫你。因為隻要他的公司還在,他就希望與你建立長期穩固的關係。

30歲以後,要開始著重打造自己的吸引性價值,將自己的能力轉換成一種可見的、持續的價值輸出。它並不會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輕易停止。

-04-

跨界能力:

創造新的細分賽道

30歲之前,應該積累知識,鍛煉技能,盡力成為某一細分領域的專家;但是30歲之後,就要跳出圍牆,打造跨界思維,將自己的核心技能和其他相關行業領域的知識進行結合,創造新的技能體係。

你可以成為:會演講的程序員,懂編程的營銷專家,邏輯思維強的設計師……這麽做的好處,是規避了紅海競爭。在某一領域難以突圍的情況下,跳出戰場,尋找新方向。

大多數程序員都不善言辭,如果有一個語言組織能力強的程序員,就很容易出頭,成為項目帶頭人。

很多營銷人員不是很懂數據和編程,但如果有一個既懂營銷又懂數據的人,就很容易上位,成為新領袖(阿裏巴巴的CM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就和田忌賽馬一樣,在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從競爭對手的弱勢上開始發力,從而開辟出新的競爭賽道,而你是這個賽道上唯一的運動員。

隨著時間的增長,你會發現這種神器的“技能組合”效應會為你帶來更多新的機會。

拿我自己舉例,我的本職工作是廣告營銷,但機緣巧合下我開始對互聯網產生興趣,平時也會大量涉獵這些在廣告人看來晦澀難懂的信息和知識。

雖然我不是專家,但在同行看來,我是互聯網人中最懂營銷的,營銷人中最懂互聯網的。這種交叉定位為我創造了全新的藍海,讓我獲得的工作機會大大高於其他人,這就是新賽道。

以上就是我的四點心得。如果按照重要性來排序,我認為分別是:

1.評判標準(50%);

2.行業名聲(25%);

3.人脈資源(15%);

4.跨界能力(10%);

後麵的百分比,是投入在這一項中的時間和精力。其中評判標準是最重要的,無論在哪個行業,你的眼光和格局都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而行業名聲和人脈資源,是隨著專業能力的提升而順其自然的東西,但需要花精力去經營打理。

最後一項跨界能力,是全新的思維方式,能夠指引我們在難以突圍的情況下找到新賽道,但它必須以前三項為基礎才能成立。

以上,感謝各位的時間。

作者:張良計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