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7*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一)

  越國的曆史上,勾踐是一枝獨秀。在他之前寂寂,之後寥寥,除了偏僻,落後及與中原地區風俗習慣不同以外,也沒什麽可說的。

  勾踐的父親與吳王闔閭結了仇,兩國之間互相攻伐。在勾踐剛當上越王的那一年,吳王闔閭大概是想趁他初立,政治地位還不很穩當的時候攻打越國,誰知勾踐卻出其不意地采用了一種特別的陣勢------派若幹死士衝到吳國的陣前,大聲喊叫著自刎而死,使得從未見過這種陣勢的吳軍一下子目瞪口呆,被越軍趁勢打了個大敗,闔閭還被射了一箭,因而一命嗚呼。(這一定是曆史上最早的自殺式攻擊,現在被若幹國家稍加變化而廣泛使用。)

  取得了勝利的勾踐一定是興奮而驕傲的。所以當三年後,他得知夫差想要為父親報一箭之仇時,他沒有聽從範蠡的規勸,而自以為是地搶先采取了行動。在那場著名的戰事之後,越王勾踐成為了亡國之奴。

  接下來的臥薪嚐膽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勾踐從一個驕橫、任性的君主一下子轉變成了委屈求全、禮賢下士,與百姓同甘共苦的賢明君主,在範蠡、文種的扶持下,辛苦慘淡、勤奮不懈地努力了二十二年,終於打敗了不聽忠心耿耿的伍子胥苦心勸諫的夫差,一雪了會稽之恥,還一躍而成了強國。我想,司馬遷也是覺得在那個君權至上,君主沒有任何約束的時代裏,勾踐能夠做到這樣,已經相當不錯了,所以在本篇記載裏,並沒有過多的宣揚勾踐的那些陰暗心腸,隻是略略地點出了他賜文種自殺的猜忌。

  還是範蠡認清了勾踐的真麵目,他知道勾踐是隻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於是他果斷地棄官而逃,先是跑到了齊國,在海邊努力耕作,沒多久就成了大富翁。這下子又冒了尖,齊國請他去做了國相。可他散盡家財,再次落跑了!跑到了陶地,沒過多久,又成了後人皆知的大富翁陶朱公。哎,做官時位及人臣,經商時富甲天下,又能善謀劃,知人心,懂進退,範蠡真個人中龍鳳,世所稀有!

  隻是有一件事情不是很明白,就是範蠡與西施的故事。有許多傳說,說是西施本就是範蠡尋來的,當時兩人就有了情愫,可是為了國家複興大事,隻得忍痛割愛,將西施送到了夫差那裏。等到吳國大敗,夫差身死,範蠡搶在了同樣垂涎於西施美貌的勾踐的前頭,攜了西施,泛舟湖上,過著神仙眷侶的逍遙日子。

  這個故事美則美矣,可是其真實性卻很值得懷疑。範蠡輔助勾踐複國,曆時二十二年,其間殫精竭慮,勞心勞力,未必有閑情逸致來談情說愛,此其一。再者,書裏明明記載,他逃離了越國之後,和兒子們合力治理產業,說明他在西施迷惑吳王的時間裏,早已成家生子,有著美滿的家庭了,此其二。

  傳說終歸隻是傳說。也許是後人敬重西施與範蠡都是忠心為國之人,希望他們有一個美好而圓滿的結局,而附會出了這麽一個故事。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二)

  臥薪嚐膽的故事,使我從小就記住了勾踐這個名字。 對於小孩子,這不是個好故事,它讓我們從小就記住了什麽是仇恨,執著著而不肯予樂慈悲。

  成年人,倒是應該記住這個名字,因為他讓我們知道了什麽是英雄本色。

  何謂英雄?

  忍辱負重,以天下為己任,耐一時之窘境,拓來日之方長,是謂英雄。匹夫見怒,拔劍而起,以此不齒楚霸王。

  勾踐兵敗,困會稽山,僅五千餘眾,然為他日計,為夫差臣,妻為妾,取封侯之地,終日侍奉吳王左右,為何?國仇家恨使然。吳有子胥之輔,稱霸中原,當躊躇滿誌、得意洋洋之際,勾踐厚積薄發,這一謀,竟謀了22年。

  勾踐於吳王左右,旦暮不敢怠慢,始得歸國。三年,勾踐修養生息,增強民力,先下詔全國,鼓勵多生子嗣,這樣就增加了國力的基礎——人口。後興百業,以身示範,吃自己種的菜,穿王妃自己縫製的衣服,可謂內修政治。對外,聯合吳國的敵對國——齊、晉、楚,可謂外連諸侯。在外交上,表麵上供奉不斷,並挑唆吳國東征西討,使吳國民力凋敝。勾踐其用心不可謂不深矣!

  文有文種,武有範離,挾二十年恨,一朝破吳,遂困夫差於會稽山。公孫雄膝行代步為夫差請成,而勾踐效前時之故事,得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之慨,遂殺吳王。吳王臨死遮麵,謂無麵目見地下子胥。

  總體看,勾踐一直在等機會,並進行了一係列的準備工作。他將人人喜愛的美女寶器徑相送吳,可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同時,他克勤克己,取得了人民的支持。以國家為己家,製定正確的外交政策,一點點地削弱敵方的外勢和內勢,不失時機地驕奢吳王,消耗吳國實力,並用美人計,致使君憐而無是非,終於,一蹴而就而成霸業。

  教訓有三:

  1、除惡務盡,斬草除根,免留禍患。

  2、忍辱負重,大業為重,不計一日之短長。

  3、內聖而外王,修身齊家方治天下。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三)

  越王勾踐,幾乎人人皆知,但司馬遷的《越王勾踐世家》讀的人不一定太多。人們總是喜歡靠對別人轉述的膚淺印象來引證或發揮,過去我也常如此,而今羞於如此,於是開始讀原著。讀書之後,所得遠勝於道聽途說。

  這篇傳很有意思,不僅記載了勾踐的家世傳承,還有另外一人——範蠡。範蠡,本應該放在列傳中的一個人物,而放於此,說明什麽?我這樣初讀古書的人還不敢妄加揣測其中有什麽春秋筆法,但我想司馬遷對範蠡很推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越王勾踐是夏禹之後代。這其中有些曆史大概太久遠而沒有文字記載,所以越王的譜係連司馬遷也說不清,除了遠祖,接著就從勾踐之父說起。越王的傳承史中,勾踐算是出類拔萃的唯一一人。他胸有大誌,總想稱霸中原,這樣他要掃除的第一個對象就是擋在其北方的吳國,而吳王也有同樣的誌向啊,於是好戲就在吳越爭霸中展開。我不想說什麽勾踐兵敗於會稽而向吳王夫差稱臣的恥辱,也不想談什麽婦孺皆知的臥薪嚐膽,更不想讚其稱霸東南的輝煌,我隻想了解一個接近真實的勾踐。這個真實的勾踐就在他與大臣文種與範蠡之間彰顯。

  勾踐的霸業全賴他的幾位忠臣的輔佐,而這也表現了他從善如流的君主風範。當其困於會稽也,也是灰心喪氣得不得了,認為自己完了。是文種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給他注入東山再起的勇氣。而範蠡呢,則代他與吳國交涉並為人質於吳兩年。這樣的患難之交真是很感人的。事實也是,他對他的左膀右臂非常器重,從而靠他們的才智選準時機洗雪了恥辱,並成為春秋之一霸。當吳王夫差成為其階下囚時,範蠡看出他的猶豫不決,代他決斷,終使夫差自殺,斷絕了夫差東山再起之路。

  然而,功成之後,範蠡說了一句著名的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許是勾踐在成就霸業後表現出不可一世與猜疑,使範蠡這樣的智者看出了他的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於是乘舟浮海而去。果然,文種就因讒而被勾踐賜死。

  勾踐的偉業至此已開始黯淡,他死後,他的子孫又傳了若幹代,到戰國時期,為楚所滅。不管怎樣,勾踐在華夏民族的曆史上卻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司馬遷評說他:苦身焦思,終滅強吳,北觀兵中國,以尊周室,號稱霸王。勾踐可不謂賢哉!蓋有禹之遺烈焉。當我在湖北博物館看到那把兩千多年還寒光凜凜的勾踐劍時,我曾想,從一把劍就可以看出這是一代英主,因為隻有這樣的英主才能締造一個強大和發達的國家,才能為後世留下這樣的稀世之寶。

  而勾踐人性的弱點,不也成就了另一個智者的傳奇嗎?

  範蠡是個當之無愧的智者。他的智慧不光表現在他對勾踐二十多年的輔佐,他對越國人民的貢獻,還表現在他能夠在名利麵前全身而退。他意識到他在越國已是大名之下,難以久居,於是執意離開。在他堅辭勾踐時,勾踐可是拿半個國家來挽留他的啊。這樣清醒的認識,就是到今天又有幾人有之?

  範蠡浮海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在海邊種地,開始第二次創業。很快又積攢起萬貫家財,也很快為齊國人所了解,於是又為相於齊。這第二次位高權重之時,他又意識到位高跌必重、財多禍必至,於是又罷官散財,歸隱於陶這個地方。這一回,他又自稱是陶朱公,而這一回他又開始在商業上大顯身手,成為一代富賈。範蠡的三次創業都業績輝煌,真世所罕見。司馬遷讚曰:範蠡三遷皆有榮名,名垂後世。

  範蠡何以能成功?答案就在這篇傳記中。範蠡一生不知有多少光環罩身,而司馬遷都輕描淡寫。而有一件家事,他卻大書特書。為何?蓋因一件小事折射出範蠡的睿智通達。

  範蠡大概是有三個兒子,老三生在陶,是他第三次創業成功之時,這個老三就是標準的富二代了。可惜家中老二不知為何在楚國殺了人,被判了刑。範蠡說,殺人償命是理所當然,但最好是不要死在刑場上。於是他想讓老三去看一下。結果老大以死相爭要為弟弟去楚國走一趟,範蠡無奈派其去了,讓他帶了大量的錢財並告誡他不要過問所求之人,要聽其所為。

  老大按其父親的囑咐,送了重金給一個叫作莊生的人,而後又不放心,自作聰明去賄賂了楚國一當權者。莊生向楚王進言大赦天下,楚王采納。這一信息被那當權者及時通報給了老大。這時老大認為既然國王要大赦天下,他的弟弟自然也要被放出來,而莊生無所作為,這錢就白送了。實際上莊生是德高望重之人,清廉一生,收下他的錢財隻是暫時收下,打算事成之後歸還的。這些情理豈是老大懂得的?他隻覺得莊生沒幫上忙,他自然可以收回他的錢。於是,老大去莊生家中將錢財取回,還自以為聰明能幹。這一舉動惹惱了莊()生,他又向楚王進言,不可為一富翁子殺人開綠燈,而要使使大赦成為真正的德政,於是楚王當即下令殺了老二,第二天才大赦天下。而這個老大,隻好帶著自己弟弟的屍體回家去了。

  老大回到家中,其他人盡哀之,獨陶朱公笑說:這一結果在我預料之中啊!不是老大不愛其弟,而是老大自小跟著我一起操勞,知道生計的艱難,不能舍財於人啊。而老三就不同了,生而見我富,不知錢從何而來,所以隨便揮霍,從不知吝惜,當初想讓老三去的原因就在於此啊。事之理也,無足悲者。

  範蠡真是洞悉人性啊!對於權位與財富,他都追求,但他不是貪婪地追求,而是深諳辨證之理,懂得進退取舍之道。古往今來,能夠這樣做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吧?哪個人不都是鍥而不舍地追求,要追求到極致,然後體會物極必反的悲哀呢?包括曆史上朝代的更迭,包括我們現在的社會,有多少人又將居安思危的意識紮根於頭腦之中呢?我們總是在兩極之間做大幅的搖擺,擺得大,摔得重。惜哉!

  至於曆史上傳說西施隨範蠡蕩舟湖海的美麗故事,在這篇傳中是一字沒提。不知司馬遷聽說過這傳說沒有?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一) 越國的曆史上,勾踐是一枝獨秀。在他之前寂寂,之後寥寥,除了偏僻,落後及與...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