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7*

母親讀後感800字

  母親讀後感800字(一)

  讀完《母親》,確實在一些方麵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母親——作為生活在當時俄國黑暗社會最底層的工人代表,從一個沒有靈魂的麻木的人,一躍而為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為推翻沙皇統治而站在第一線的人。在母親身上,所發生得重大變化,讓我們震撼,尤其是母親不識字,卻比那些識字的更加理解真理,理解俄國的未來。這些與她的兒子帕沙卡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她的兒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運動的領導者,不斷對他的母親灌輸革命的真理,將母親的思想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這與母親本身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她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所從事事業的信任,沒有對兒子的自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不會使她在兒子被捕後,下定決心走兒子的路,從而真正成為一個革命者,一個大造新時代的人。

  這裏我們談到了理解,這不僅讓我想到一句話:理解萬歲。確實,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是無價的,理解可以創造奇跡,就像理解可以將帕沙卡和她的母親,兩個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一座信任的橋梁。

  在現代社會,很多問題有待於理解來解決,代溝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試想,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加強交流,增進理解,又什麽問題解決不了呢?有時候我感覺父母不理解我,當然,問題是出在雙方。父母當總是讓我一個勁的學習,殊不知,為了責任而學習是很累人的。

  再者,書中的革命者為了信仰,為了人類美好的未來而奮不顧身。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親的兒子帕沙卡和他的同誌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們有著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農民宣傳革命知識,剖析他們受苦受累而沒有得到回報的原因,他們不懼資產階級及其他們的走狗們,把坐牢當作工作之餘的休息,出獄後依舊投身革命事業。這是多麽讓人敬重!這不僅讓我想到了我國所經曆的艱苦歲月,同樣的故事也在我們這片熱土上發生過,那些革命的烈士,將長眠在共和國的懷抱之中。

  這裏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時期,信仰高於一切,有著執著信仰的人會為它而拋棄生命。那些舍生取義的事跡一直被人們穿唱,慢慢的好像已經成為了傳說,我曾經懷疑,所謂亂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現代社會,還會不會又為了信仰而獻身的人,還有沒有那份勇氣,坦然地麵對死亡,正氣浩然。在那時,信仰是人們前進的動力,這不僅讓我思索,偉人為了信仰而不斷奮鬥終究成為了偉人,而在當代,如何確立自己的信仰呢?我小時候想當五星女上將,現在想來卻也可笑,一沒有軍事才能,二沒有軍事膽識,三沒有軍事機遇,談何成為女將軍?小時候想當女將軍想必那是戰爭片子看多了,盲目崇拜上麵的將軍罷了。

  說實話,從那時起就有點迷茫,在各方麵的呼籲下努力學習,卻終究沒有確定一個明確的理想,總是過一天算一天,完成當前的任務就算了事。我也常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總是安慰自己,總之以後能報效祖國,名垂青史就是了,這就算我籠統的人生理想吧!

  在前麵我提到,由於害怕寫得太庸俗,所以不打算寫母愛的內容,可是當我寫到這兒才發現,這本書中未提一個愛字,卻無處不洋溢著母親對帕沙卡的愛。從母親對帕沙卡反常舉動的擔心,到得知他從事失業後的提心吊膽;對兒子的支持,到以兒子為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業,一個母親年邁而執著的愛心,又對兒子的愛上升到了對全世界為真理而奮鬥的無產革命者的愛,這是曆史的跨越。


母親讀後感800字(二)

  今天我讀完了《母親》一書,深有感悟,特寫此讀後感。

  《母親》一書主要講述巴維爾,安得烈等一批傑出的青年工人們和母親巴洛夫娜追求真理,在革命浪潮的激蕩下成長為自覺的革命戰士,他們宣傳真理,反對沙皇的故事。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巴維爾和母親。

  巴維爾自父親死後,就喜歡上了看禁-書,(禁-書是一些對人有益的書,沙皇害怕看了書的人會造反,所以不讓工人們看)那是冒著生命危險的事,(看禁-書的人如果被憲兵、暗探發現的話會判刑、坐牢或流放)母親非常擔心,原來巴維爾早已有了宏圖大誌:他要讓工人、農民不再受壓迫,號召他們行動起來,反對沙皇統治,爭取自由。為了宣傳真理,他用發傳單、發報紙、街頭遊-行等方式。為此,他坐了不少次牢,直至被判處流放還大義凜然地向貧苦的老百姓宣傳革命道理。巴維爾的母親呢,是個非常不幸的,柔弱但很堅強的人,她的丈夫生前經常打罵他,丈夫死後,盡管年紀已經很大了,可她仍然支持巴維爾。從開始的提心吊膽到跟孩子一樣追求真理、冒著巨大的風險發傳單、發報紙、放風,最後遭到沙皇憲兵野蠻的毒打與抓捕。那麽大歲數的人,居然有那麽大的膽量,這是談何容易?

  我們應該向巴維爾、母親學習——學習他們不畏艱險、勇於堅持真理,傳播真理的精神。


母親讀後感800字(三)

  高爾基先生的這部小說,再現了當時社會工人生活的現象,和自甘墮落者與尋求真理者的不同。在亡夫前的符拉索娃身上體現的是一種舊社會對婦女的歧視與不公,在亡夫後的她身上體現出的則變為一位仁慈的母親,更是一個敢與麵對真理的人。

  而她的兒子巴威爾,則更是一個大寫的人。他不為生在貧民區而自甘墮落,而是去尋求自由的所在。他也不負母親的期望,不會像在他身旁的青年們一般隻會喝酒睡覺,他不甘過這種被資產階級奴役的日子,這也正是革命熱情的所在,對人們的思想與生活有著莫大的關聯,而正因為如此,才能喚起廣大民眾的認同。

  當母親感覺到巴威爾變得跟周圍的青年們不同的時候,並且意味到兒子已經獻身給一種神秘而又高尚的組織後,她的世界也逐漸從原來的暗淡黑暗中擺脫出來,和兒子站到了同一條戰線上。他們共同學習,因為巴威爾說過:我們必須懂得,我們的生活為什麽這樣痛苦?在文中有一段曾敘述了巴威爾向母親詢問她有什麽高興的事情的時候,母親隻是悲傷的搖了搖頭,但同時卻又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既悲又喜的新鮮情感,悲的是對過去幾十年自己苦難的生活的自憐,喜的是第一次有人談及她自身。她隻覺得一縷溫暖溫和地撫慰著她那千創百孔的心。而正是因為這一句暖人貼心的話,讓母親開始向往兒子所從事的這一神秘事業所帶來的新的世界。

  而文章的另一亮點則是巴威爾與他那些誌同道合的朋友們之間無限的情誼了。他們之間那種純真的友誼,那種沒有猜忌的對待,那種為了同一個目標而攜手並進的步伐,都是我們身在現當代的人們所企望的。當時,對自由的向往把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凝聚起來。文中也曾提到過,巴威爾與他的朋友們經常在一起談論外國工人階級的新聞。他們總會因為遠在異國他鄉的革命鬥士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勇敢地同政府與地主、農場主而公開地聲討而熱烈地歡呼,像孩童似的快樂。他們的呼喊聲能傳播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傳播到那些他們所不認識的同誌們耳畔。在這種情感的衝擊下,他們把許多人都融在了一起,也感動了母親那蒼老的心,雖然她並不老,可生活的苦難卻早已將她推向了衰老。

  雖然巴威爾因為他所從事的事業對那些統治階級()的人極為不利,所以兩度入獄。但母親卻繼續著兒子的事業,他們現在隻想將全世界的苦難人民團結起來,喚醒他們沉睡的心,呼喚他們別在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下去。

  在他們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號召大家罷工,推行八小時工作製度的時候,巴威爾與他的朋友們都不懼怕那些權勢在握的權貴們,他們用自己的感悟與號召力舉行了示威遊行。雖然部分人們依舊懼怕那些權貴的勢力,在鎮壓下退出了遊行,但巴威爾一行卻依舊將遊行進行到底。雖然後來有幾人被捕,但卻絲毫動搖不了他們的決心。權貴懼怕的就是這種人性的複蘇。在巴威爾往廠裏散發傳單的時候就體現得十分明顯。

  看完這本小說後,我心中都無法平靜下來,似乎還有些恨自己沒出生在亂世。每個人心中都需要這種不平靜,讓想要利用民眾的居心叵測之人無法得逞。讓所有逼迫人們無法平靜生活的人們知道,沒有誰可以被奴役。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老舍我的母親讀後感

    老舍我的母親讀後感(一) 《我的母親》是篇叫人落淚的摯情之作,這篇文章讓我很受感動。文章作者老舍主要...

  • 紙船寄母親讀後感

    紙船寄母親讀後感(一) 從古到今,作家筆下歌頌母愛的文章不計其數,詩人口中吟唱母愛的詩歌層出不窮,使...

  • 懷念母親讀後感500字

    懷念母親讀後感500字(一)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隻...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