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2*

鴻門宴的讀後感

  鴻門宴的讀後感(一)

  《鴻門宴》所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範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麽的威風,多麽的不可一世!但因為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麽的可悲!多麽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曹操,曆史上的奸雄。這是基於人們個人愛憎基礎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曆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麽?——這沒有什麽,僅僅是因為他當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他誅殺孔氏後人時,正是因為他的鐵血,後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為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就個人觀點而論,項羽——我崇拜,但隻有一個歎惋——英雄短命;劉邦,曹操——我尊重,但他們也隻有一個評價——書寫曆史。

  好的個性=好的人生,讓我們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鴻門宴的讀後感(二)

  項羽是因為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而失去天下嗎?我不同意這種看法。

  首先從當時軍隊的實力上看,顯然劉邦處於劣勢,可以說如果項羽決心殺掉劉邦,那簡直輕而易舉。即使失去了鴻門宴這一次大好機會,以當時項羽的實力,機會多得去了。可項羽卻沒有這麽做。一是因為項羽優柔寡斷,沒有主見,聽了曹無傷之言便要殺劉邦,卻又聽項伯之言便又認為劉邦有功,而沒有聽從謀士範增的告誡。二是因為項羽本是貴族後裔,自視甚高,認為做事當光明正大,在宴會上殺人是小人行徑,不屑為之。相反的劉邦卻陰險狡詐,心狠手辣,聽從張良,收買項伯,對項羽畢恭畢敬、俯首稱臣,卻心懷異誌,可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從用人的角度看,劉邦懂得讓手下人盡其才,樊噲張良對他忠心耿耿,連項羽的叔父項伯也被他收買過來,還有後來的陳平,以及決定楚漢之爭勝敗的韓信,皆由項羽麾下轉投劉邦。而項羽眾叛親離,不但叔父出賣了自己,還把自己在劉邦那裏的間諜給出賣了。這叫其餘部屬如何對其忠心?韓信陳平這樣佼佼者不知重用,致使帳下人才匱乏,從前部屬對他反戈一擊。

  試看鴻門宴上諸人的對照?同是武將,樊噲粗中有細,關鍵時刻力挽狂瀾,項莊卻因項伯阻擾未能成功擊殺劉邦;同為謀士,智者張良始終掌控全局,範增卻無法說服項羽依計行事,徒然發怒,撞碎玉鬥泄憤。這場較量,誰勝誰敗,還用說嗎?

  劉邦能迫使項羽自刎烏江,靠的是善於用人,因為自己不過是一介平民,想奪取天下,必要仰仗他人。所以他對屬下虛心,換得屬下對他忠心。而項羽自恃身份,又挾大破秦軍主力之威,根本沒把劉邦這對手放在眼裏,對部屬也非常高傲,且無主見。

  所以項羽雖能稱霸於一時,卻終於敗於劉邦手下,不是因為鴻門宴沒下決心殺劉邦,而是他缺乏作為君主的政治品格,不善用人才。


鴻門宴的讀後感(三)

  讀《鴻門宴》,往往抑項揚劉,說項羽有勇無謀,女人心腸,不該放走劉邦,以致後來敗走垓下,皇帝沒做上,連命也丟了,真是大傻一個!其鄙夷不屑之情,溢於言表。而對劉邦則讚美有加,說他有頭腦,會辦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該他做。英雄被視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對象,美醜錯位,善惡顛倒,實令人匪夷所思,不勝感慨。

  項羽本是一個英雄,這是古之定論。但項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且不說巨鹿之戰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圍以一當百的豪氣,自刎烏江笑迎死神的從容,單說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就令人心曳神搖,感佩萬分。項羽聞聽劉邦欲王關中,勃然大怒,著即發兵擊之,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雖有懷王之約,但劉邦僥幸入關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稱王,毫無愧疚之心,實非正人君子所為。劉邦前來道歉,項羽不僅予以原諒,而且當即說出了告密者,這是他的磊落而非鹵莽。過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計較之?隻有以誠相見,才能盡棄前嫌,和好如初。大敵當前,豈容內訌?樊噲私闖軍帳,惡言相向,項羽不僅不計較,反而酒肉款待,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鈍。樊噲為救其主,敢做敢當,可見其忠;生吃彘肩,可見其勇。忠勇皆備,堪稱好漢。項羽壯之,可謂好漢惜好漢。劉邦不辭而別,實屬無禮,項羽不僅不在意,還網開一麵,助其逃脫,這是他的仁義而非不智。劉邦畢竟是義軍主將,勞苦而功高,如若殺之,實屬不仁不義,與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麽兩樣?勇敢,豪放,從容,率直,磊落,大度,仁義,這就是曆史上項羽,一個集世間偉大人格於一身的人傑。這些偉大人格如日月經天,光華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儀。這是他為人的大人格,作為一個英雄的大人格。

  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個出類拔萃的英雄,一個具有帝王氣質、君子風範的英雄。

  項羽的人性美還在於它的本真和純樸。項羽是一個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兵敗垓下,退守烏江,走投無路之際,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讓我們窺見了他心底最真實的一麵,這裏有他的自責,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對江東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寧死不肯回江東,源於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詮釋。他愛江山更愛美人,而且愛的轟轟烈烈,蕩氣回腸。他是一個硬漢子,但也有軟弱無助孤寂難奈的時候,也需要女人纖纖細手的撫慰,也需要愛情的滋潤。一幕霸王別姬,把一個男人愛的情懷愛的無奈展露無遺,讓人心碎。他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大火三月而不滅,雖然有些過分,但我們可以理解。秦的暴政,已經天怒人怨,徹底埋葬這個罪惡的政權,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燒的大火,無寧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對暴秦的憤怒。分封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個徒有虛名的西楚霸王。別人都忙著搶地盤,而他卻衣錦還鄉,陶醉在鄉親們讚美的旋渦裏。他在乎的不是實惠,而是名聲,如同小孩做遊戲,要的就是名分。他敢愛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灑脫。這是項羽的小人格,一個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純樸的本性。項羽,一個洋溢著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項羽本來應該創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澤被後世,()名垂青史。但他生不逢時!他的優秀品質,沒有幫助他成就大業,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點,被他的對手利用,以致功敗垂成,遺恨千古。鴻門宴上,除掉劉邦還不容易?一個手勢,一個眼神而已,但項羽愣是沒這樣做,他相信了劉邦的花言巧語。在卑鄙奸詐的小人麵前,高尚者鮮有不失敗的。這並不值得奇怪,因為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鬥,如同一個職業拳擊手麵對一個不守規則的市井無賴,二者的道德水準差距太大,根本無法對決。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曆代的皇帝老兒,無不心狠手辣,奸詐多端,劉邦原本不就是一個鄉裏無賴麽?我們往往把項羽的悲劇看成其性格的悲劇,這是對英雄的蔑視和侮辱。項羽的失敗不是他個人的過錯,而是源於社會的黑暗無序、百姓的愚昧無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過於美好了,以致不能被那個時代所接受。他的誕生,實是時代的錯誤!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統治者的欺世盜名,是庸俗小人的勢利偏見。項羽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然是一個英雄,一個光彩奪目的英雄。劉邦雖然勝利了,但他仍然是一個小人,一個十足的小人!

  黃鍾被毀,瓦釜雷鳴。好人受欺,小人得誌。這是人性的異化,審美的錯位。今天,劉邦一類的奸詐虛偽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頂禮膜拜,項羽這樣沒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視。曆史的腳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紀的門檻,但人類的思想還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時期!這無疑是社會的悲哀,這說明社會的無序,道德的低下,較兩千年前,並未得到根本的改觀。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遠!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鴻門宴讀後感700字

    鴻門宴讀後感700字(一) 《鴻門宴》所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範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

  • 鴻門宴讀後感200字

    鴻門宴讀後感200字(一) 今天我讀了《鴻門宴》,講的是劉邦的軍士在挑撥項羽和劉邦之間的關係,劉邦帶著...

  • 鴻門宴的讀後感

    鴻門宴的讀後感(一) 《鴻門宴》所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範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