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3*

朝花夕拾每篇讀後感

  朝花夕拾每篇讀後感

  《狗·貓·鼠》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中的《狗。貓。鼠》。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魯迅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的原因。其實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不折磨夠就不甘心。如果別人犯了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裏偷偷地奸笑。這篇文章表麵上寫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曆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魯迅巧妙的運用了往事抨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鼓舞國家的士氣做出了貢獻。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阿長與山海經》,描寫的是魯迅家的保姆阿長。文章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舊時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有人比喻這篇文章是魯迅從記憶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異常鮮美的朝花。的確,對於這個婦女,魯迅不但沒有避諱寫出她的美與醜,反而是懷著真摯的感情懷念她的一切。不論魯迅對她是佩服、厭煩、喜歡或是討厭,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還發現,這個長媽媽跟孔已己很相似,同是舊中國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們的名字,都是已經被人遺忘了的,而外號也是隨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複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嚐糞憂心則讓人惡心。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

  《五猖會讀後感

  《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這篇文章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裏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

  《無常讀後感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從文字來看魯迅也比較喜歡白無常。認為他不但活潑而詼諧。而且單單渾身雪白這一點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紮眼,很有鶴立雞群之感。可以知道在當時的廟會中白無常是個很出風頭的角色。整篇文章都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後,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美好時光。文中充分描寫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美麗的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仿佛會讓讀者恨不得馬上去那兒飽飽眼福。這篇文章不僅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情。

  《父親的病讀後感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就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蒙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並且對治病隻是忙於應付而草草了事,給人看病都隻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落墨的部分是很令人驚詫的。名醫居然對臨之將死的人說不要緊的果不其然治死了人,卻仍然提筆寫下百元的藥方為死人服下。荒唐!而那主人仍舊很客氣地送他出門。魯迅似乎就是在呐喊著,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作批判!

  《瑣記讀後感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曆。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第九段中說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學堂也成了眾矢之的。這也的確說明了封建舊思想的根深蒂固,人們對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認同。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麽。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嗎後麵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一些新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持。《瑣記》可以說是哪個時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很好地寫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象,是一篇不錯的回憶性散文。

  《藤野先生讀後感

  《藤野先生》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甚為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的衣著模糊,他為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在這一個個片斷中,我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這樣一位有著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範愛農讀後感

  《範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文中談到,開始時,兩人並非朋友,甚至幾次爭論過。但作者回國後,兩人再次相遇,就由敵轉友了。從此以後,他們幾乎成了摯友。接著,又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們成了同事。但天下無不散之宴席,作者與範愛農因工作的原因分別了。最後,範愛農生活越來越拮據。一天晚上,在醉酒之後,範愛農失足溺死於河中。魯迅對範愛農沒有一句正麵的讚揚,隻是從他的神情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從他的行動實在勤快得可以表現了革命後的範愛農心情愉快的一麵。()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的內心是痛苦、悲涼的。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朝花夕拾好詞好句好段

    朝花夕拾好詞好句好段 朝花夕拾好詞: 追來逐去 雞飛狗跳 雞犬不寧 亂作一團 自以為是 東跑西顛 愛不釋手...

  • 朝花夕拾好句好段

    朝花夕拾好句好段 1、初進去當然隻能做三班生,臥室裏是一桌一凳一床,床板隻有兩塊。頭二班學生就不同了...

  •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一)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這是描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故事。魯迅先生...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