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4*

狂人日記讀後感2000字

  狂人日記讀後感2000字(一)

  小時候讀過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是上初二時學的,而且老師把它當作重點課文來講解,很是重視,但礙於當時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感受力有限,對這篇小說還是不太懂,有很多地方自己都有疑問,但唯一明白的是這篇小說無不透著陰沉的冷灰色調子,從當時語文老師講課時沉重的神色可以看出,這的的確確是一篇悲劇,又是關於我們整個民族的悲哀史。

  然而,今天,當我在圖書館那一排一排的書架中踱步時,不知怎地,我在擺放著魯迅作品的書架前停下,就是這麽的偶然,我隨手從書架上抽出《魯迅經典作品選》這本書,這本書收編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我翻開書,第一篇就是《狂人日記》,我對它既熟悉又陌生,帶著經典重溫的感情也帶著向魯迅先生致敬的感情又再次閱讀了一遍,便把我思我想寫在當下。

  小說《狂人日記》中經典名句我番開曆史一查,這曆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這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是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先說說小說的故事梗概吧:我有一名舊同學名叫昆仲,聽人說他日前得了一大病,剛好我又適逢回鄉探親,於是順道拜訪這位故友,來到他家發現他不在,卻從他的哥哥那裏得知他已病愈,已赴某地候補,他哥哥把他生病時寫的日記拿給我看,說是想給我展示他弟弟當時病得有多嚴重,而這日記的內容大致是講他由於多年前踹了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被鄉裏人包括他的哥哥視為異端,覺得他是一個瘋狂的人,於是整天把他當雞鴨一樣困在房裏,並且懷疑他哥哥跟鄉裏人正在密謀要吃他,他怕得要死,於是他去勸說他的親哥哥不要吃他,並說你今天和鄉裏人吃了我,保不定明天鄉裏人也會把你吃了,因為在一群吃人的人中遲早也會互相吃盡,但是他的哥哥沒有理會他,又叫他不要胡思亂想,盡管安心養病罷了,但他還是不相信他的哥哥,還把哥哥為他請來的醫生當作是劊子手,總之他整天都不是懷疑這個就懷疑那個,他還懷疑妹妹的死也與他的哥哥有關,妹妹也被哥哥煮了吃了,妹妹那時可才八歲呀,哥哥何以這樣的滅絕人性呀,他越想越痛苦,覺得這個世界是吃人的社會,幾千年以來都是這樣,他想想他自己血液裏也流敞著幾千年的吃人文化心裏更無奈,更絕望了。最後他發出了求求孩子的呼聲,從下一代起拒絕這種吃人文化。

  整篇小說讀完,給人一種扼腕歎息的感慨,魯迅的小說真是對現實的批判到了極致。作品構思巧妙,語言直白簡潔,故事內容發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小說的思想性很高,直得探討。

  要理解《狂人日記》,首先要弄清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我們都知道魯迅生活在舊中國,大至是清末民初時期,在魯迅的另一篇小說《藥》中把這個時期形容為黎明前的黑夜,是最最黑暗的,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主義相互勾結,殘酷地壓迫著人民大眾,特別以封建主義為甚,用所謂的三綱五常,仁義道德來禁固人民的思想,戕害人民的心靈,魯迅用敏銳的觸覺識穿人民一直頂禮膜拜的古久先生(古久先生代表封建禮教思想)的真相,使他萌生了用文學小說這種形式揭示醜陋的封建主義的想法,於是《狂人日記》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產生,它的存在意義就是要批判封建主義對人性的扭曲和殘害。

  小說的主體部分是昆仲發瘋時所寫的日記,日記的內容真的是讓讀者觸目驚心,為我們展示的是一個吃人的社會,我本人覺得這個吃人表現在兩方麵:第一,誰要是踹了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本子,誰就要被吃。日記中說到因為昆仲在多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成了鄉裏人的異端,打擊的對象,因為在鄉裏人心中古久先生一直是他們的崇拜對象,古久先生代表的是封建時代的三綱五常,仁義道德,豈容你亂用腳踹,出於對封建禮教的維護,於是鄉裏人包括昆仲的親哥哥都對昆仲實施滅絕人性的精神折磨,這反映了封建衛道士對具有自我意識的時代先鋒的恐懼,由恐懼變為憎恨,由憎恨變為報複。第二,這種吃人還表現在對下一代灌輸封建思想,比如,在小說寫到當昆仲在街上走時,發現前麵一夥小孩子也在議論我,眼色也同趙貴一樣,臉色鐵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麽仇,他們也這樣,當我踹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本子時,他們還沒出世呀,何以今天也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教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娘老子教的。可見封建思想像病毒一樣不但橫向漫延,還在縱向漫延著,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未來正在遭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嗚呼悲哉!所以在日記的最後,昆仲發出了求求孩子的呼聲。

  說說《狂人日記》的人物設置,我主要講講昆仲這一角色。日記是他寫的,表麵上看好像真的是出自一個患有嚴重強迫症病人的手裏,但是這已經不再重要了,魯迅目的是想用昆仲這種瘋狂狀態為我們讀者呈現這個更瘋狂的社會,昆仲這一角色代表的是具有自我意識的時代先鋒,因為他不相信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所以他把它踹了,他隻相信真理。他是一個鬥士,勇敢地挑戰封建衛道士,如他大聲的瞧笑何醫生,質問他的哥哥何以滅絕人性地吃自已的親兄弟,並且指出,他們吃我,也會吃你,一夥裏麵,也會自吃,但是隻要轉一步,隻要立刻改了,也就人人太平。魯迅在小說中不但用昆仲這把手術刀解剖了這個荒謬社會,還把昆仲自身這把手術刀也作了一番解剖,小說中說昆仲最終明白自己的血液裏也流敞著幾千年來所積累下來的吃人文化,不禁暗然神傷,這反映了封建禮教思想的無孔不入,真是恐怖,但從另一方麵看,即使我們有不好的傳統,但這是可以改的,昆仲就是一個典範,這也暗示了我們的民族是有得救的,我們也從這裏看到了一絲希望。

  最後說說魯迅先生吧,魯迅是我國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開創了中國的白話文學,《狂人日記》就是中國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他熱愛自己的祖國家鄉,但當時祖國積貧積弱,列強橫行霸道,大江南北無不處於衰鴻遍野的竟地,更重要的是國民精神的劣根性和奴隸性深深地刺痛魯迅的心,因此魯迅棄醫從文,想用文學醫治國民,他的作品就是要批判國民精神的劣根性和奴隸性,《狂人日記》,《藥》,《啊Q》等是當中的名篇,不知有多少青年讀了魯迅的作品而覺悟而發奮圖強。

  如今,我作為中國新一代的年青人,一定要時刻警惕國民精神的劣根性,不但要自己警惕還要幫助別人克服,共同成長,使大家都成為一個個真真正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一同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狂人日記讀後感2000字(二)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令人驚異的是,這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已經顯示出極其成熟的特色,使後來的許多研究者為之傾倒,究其原因,除了魯迅深厚的文學素養外,我們也無法不歎服於先生的天才。

  下麵,我將對《狂人日記》進行個人化的解讀,其中自然有偏頗之處,然而作為一位讀者,我想也可以有放肆一下的權力。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讀者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過常人視角敘述出來的:狂人發病棗旁人側目棗家人延醫救治棗狂人複原。這一層的意思凡識字者均可以解讀出來,因為在小說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

  通過常人視角,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為。比如小說的第一節中狂人記道:

  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了。

  因為得知狂人發了狂,因此大家對他有些害怕,並且議論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裏,卻認定是大家謀劃好了,要害了他了。

  再如,狂人的大哥請了醫生來給狂人診治,開了藥,囑咐大哥趕快給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裏,卻是這樣的情形:

  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夥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有了這些描寫,於是我們得到一個完整的符合邏輯的故事:一個年輕人由於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並且吃人,但不久之後由於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愈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我們所看到的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個醫學上的病例的記載。由於魯迅曾經學習過醫學,並且護理過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這份狂人日記模擬得十分真切、詳盡。

  以上是對《狂人日記》的第一層解讀,然而大多數人都可以很輕易地透過病例的假象,看到魯迅以象征的形式對封建傳統所進行的批判棗在這裏,我將它作為我的第二層解讀,即狂人狂行下的表層批判。

  當我們以狂人視角對作者筆下的世界進行關照時,我們就開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傳統殺人、吃人的罪惡棗周圍人無法容納清醒者開始對他進行迫害:加之瘋的罪名棗狂人重新屈服於惡勢力,同流合汙(或被吃)。

  這是在《狂人日記》發表的當時和以後,大多數評論者所解讀出來的共同結果。在這種解讀中,出現了一個時代化的批判對象:傳統禮教----這正是新文化運動著力批判的對象。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此為自己批判的焦點,是無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確是魯迅當時的創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來: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曆史一查,這曆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另外,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係〉小說二集序》中也曾表示《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製度和禮教的弊害。

  正因為有了這種共同的解讀,《狂人日記》才被作為五四啟蒙運動的一個文學範本,通過它,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打起一麵大旗:救救孩子!

  然而一個文本在它被創作完成之後,便脫離了作者成為獨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時代中,不同的讀者將會有不同的解讀出現。正如世紀末的今天,在我的眼中,《狂人日記》可以解讀出的第三層意義:這就是狂人對人類的深層批判。

  依然是通過狂人視角關照周圍世界的真相:敢於對世界和人生做抽象思考的狂人,發現了人與人之間提防、傾軋、殘殺,並且已經成為一種難以扼止的惡性循環: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麵麵相覷。……

  於是狂人呼籲人類和睦相處:

  去了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飯睡覺,何等舒服。這隻是一條門檻,一個關頭。

  然而:

  他們可是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師生仇敵和各不相識的人,都結成一夥,互相勸勉,互相牽掣,死也不肯跨過這一步。

  絕望當中狂人呐喊、呻吟,發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

  對人類整體的批判也許並非魯迅創作時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卻具有廣闊的共時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決不僅止於五四前的中國國民而可以延伸到整個人類;其批判所指的人類劣根性也不是僅僅消滅封建文化製度並可以根除----也許它本就是人類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分子,永遠無法消除,並將在最終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這征兆,我們在今天已經可以看出:可以將地球毀滅幾千次的核武器、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對地球的汙染、因人類道德淪喪爆發出來無法治愈的世紀疾病愛滋……魯迅正是因為看到了人類的這種難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後才不是一個感歎號而是省略號。在他看來,這呼聲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裏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脫的痛苦。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讀後感 文/書餅兒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狂人日記》的書。此書很短,但是,卻讓人知道了舊社...

  • 狂人日記讀後感350字

    狂人日記讀後感350字(一) 讀了《狂人日記》我思潮起伏:那個年代,真可怕! 《狂人日記》選自魯迅先生的...

  • 狂人日記讀後感1000字

    狂人日記讀後感1000字(一) 我讀過一些魯迅的文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部白話文小說...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