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0*

哥達綱領批判讀後感

  哥達綱領批判讀後感(一)

  馬克思報病寫下了《哥達綱領批判》這部偉大著作,破字當頭,立在其中。在批判機會主義綱領的過程中,指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戰鬥綱領。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預見到社會主義社會: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麵,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麵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到後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隻能是無產階級的國家。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還用極其精練的語言。講明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根本的原理,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就在於:物質的生產條件以資本和地產的形式掌握在非勞動者手中,而人民大眾則隻有人身的生產條件,即勞動力。在資產階級社會的這個最後的國家形式裏階級鬥爭要進行最後的決戰。建立社會主義經濟,使自己成為政治上、經濟上的主人,才能鏟除剝削和壓迫的根源,獲得徹底的解放。


哥達綱領批判讀後感(二)

  最近我簡略地讀了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哥達綱領批判》是馬克思在晚年寫的一部偉大著作,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部綱領性文獻。它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綱領同機會主義的反動綱領的尖銳對立。

  《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指出: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製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工作和經營管理作為勞動的重要形式,在社會生產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要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而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第一次對按勞分配原則進行闡述——馬克思在批判拉薩爾的觀點時指出:在這個共產主義社會中,每個勞動者都應當得到拉薩爾的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隻有在扣除了消費掉的生產資料、擴大再生產的追加部分、用來不幸事故自然災害的後備基金等後,才能從社會獲得他為社會所作出的貢獻。這與資本主義社會最根本的不同是剩餘價值的榨取。資本主義中勞動者創造的絕大多數價值被作為剩餘價值被資本家所攫取導致了其貧富差距巨大化。

  馬克思闡述了按勞分配原則是社會主義下占主導的基本原則。但是由於現實中種種因素影響,我國現階段的按勞分配製度於理想化的按勞分配製度仍有所差別。馬克思提出的其理論前提是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的一般經濟條件:建立了全社會範圍內統一的生產資料公有製,實現了全社會嚴格的計劃經濟等。按照馬克思的構想:在一個集體的、以生產資料共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中,生產者不交換自己的產品;用在產品上的勞動,在這裏也不表現為產品的價值個人的勞動不再經過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為社會總勞動的構成部分存在著。

  從現狀來看現階段並不具備這種理想社會的條件,雖然我國同樣也在推崇按勞分配製度,但究竟怎樣計算勞動力所產生的價值仍值得思考。尤其如今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時代,勞動生產虛擬產品的腦力勞動正逐漸取代馬克思所處時代為主的生產出可見勞動產品的體力勞動。並且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馬克思所設想有較大差距。因此馬克思所設想的按勞分配在我國隻能用間接的方式實現。

  總的來看馬克思的分配理論設想並不能評價其沒有現實意義,如果我們總是拘泥於其具體曆史條件下的結論不把持住基本原則必然會受到挫折。

  和馬克思的其他理論一樣,我們首先應繼承並發揚馬克思的思想。分配方式與生產力、生產關係息息相關。馬克思指出不要把分配當成事物的本質並把重點放在它上麵,也不要把社會主義描寫成主要是在分配問題上兜圈子。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直認為社會主義隻能有公有製經濟,分配方式也隻能采用按勞分配,甚至出現了絕對平均主義,從而忽略了發展生產力才是首要任務。經過數十年的探索努力,我國已經成功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形成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相並存的分配製度按勞分配為主體體現了我國堅持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本所有製的分配原則,這也是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現實國情相結合的體現。

  當然,在這個批判中,馬克思還論述了其他的一些東西,例如關於合作社、關於勞動的解放、國家的道德基礎、國家製度等等,我也不可能將其一一闡述。在上文中,我隻選取了比較重要的方麵,就是分配。應該說,馬克思在寫這部著作的時候,對於德國工人黨通過的這個充滿投機行為的綱領表達了深深的不滿,而馬克思所設想的也正是一個全新的不同於當時的資本主義的未來社會。

  馬克思關於未來社會發展進程的新思考,從方法論的角度也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任何理論都是時代的產物,理論也應該不斷創新,隻有實現理論和實踐具體的曆史的統一,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理論,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俱進。由此,對於馬克思在《綱領》中對未來社會所做的原則構想,我們必須辯證地看待,既要看到此構想所反映出來的普遍性,也要看到畢竟當時馬克思的構想隻是一種理性的推測,並沒有現實的實踐作為依據。理論是灰色的,實踐之樹常青。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然要求。我們不可能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製訂一個固定的時間表,也不可能為它的發展設計一個固定的途徑和模式。隻有從現實國情出發製定現階段的綱領,紮紮實實地解決好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完成每個階段的最低綱領,才能有效地推進共產主義事業。


哥達綱領批判讀後感(三)

  本學期在李老師的指導下,我選擇了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作為我的讀書內容。書的封麵是黃底紅字,翻開一頁,印有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字樣。這是多麽的鼓動人心啊!

  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隻是原則上提出了共產主義兩個發展階段:一個是共產主義初級階段,一個是共產主義高級階段。斯大林、毛澤東曾過早地宣布已建成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經濟體製嚴重脫離現實,影響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麵進步。之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我國第二代領導集體,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的水平。()

  此次對《哥達綱領批判》的閱讀,讓我再一次地領略到馬克思的縝密的思想和邏輯。在我國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候,再回首,看看馬恩思想對省委大學生的我有著不可個量的意義。馬克思的思想永遠不會過時,相反的,她早已站在時代的前沿。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哥達綱領批判讀後感

    哥達綱領批判讀後感(一) 馬克思報病寫下了《哥達綱領批判》這部偉大著作,破字當頭,立在其中。在批判機...

{$t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