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0*

晉公子重耳之亡讀後感

  晉公子重耳之亡讀後感(一)

  前不久有空重拾起買了很久的《左傳今譯》一書,一是放鬆一下心情,二是學習些新知識。《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編年體曆史著作,又稱《春秋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記載了上至魯隱公(公元前722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間300年的曆史。《左傳》裏有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的角逐以及各類禮儀規範等等內容,是先秦史學的最高典範。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晉公子重耳之亡》講述了晉公子重耳從出逃、流亡到回國奪取政權的全過程,對其形象刻畫尤為成功。例如,在流亡中被楚王禮遇,回答楚王何以報我的問題時,重耳不以犧牲主權而敢於當麵說:如果得不到大王的幫助,我得以回到晉國,有朝一日晉國與楚國在戰場上相遇,我可以命晉國退兵九十裏;但如果得不到您的退兵命令,我隻好陪您較量一番了。這一番話今天讀來也幾乎令人震撼。今天得人一助就要回報,甚至需要犧牲立場原則的事真的不少見。重耳有軟弱的一麵,如在齊國安於享樂等等,但人物刻畫的生動,給人印象很深。先賢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焉,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曆經磨難,才有擔大任的資格,重耳的經曆說明這一說法有充分的生活根據。

  重耳由一個貪圖享樂的貴族公子哥兒,到後來成為春秋時代一代霸主,幾乎可以說流亡十九年的生活給了他太多的磨練和教訓。當初大禍臨頭時的出逃,是迫不得已而為之,流亡中的屈辱、困苦、安樂體驗,使他明白了身在宮廷所不能明白的人生真諦,在身心兩個方麵得到了陶冶和磨練。人們往往注意的是開頭和結果,從出逃時的災禍,到成為霸主的榮耀顯赫,讓人感歎的是命運的多變,這似乎證明了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對立兩端戲劇性的變化,給人命運無常的幻覺,以及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和感慨。然而我們會忽視過程這個巨大的環節。過程是漫長的,實實在在的,局外人可以從旁點評,而過程之中的冷暖甘苦、酸甜苦辣、歡樂憂傷,惟有當事人自己知道,惟有當事人才有深入骨髓的體驗。旁觀者可以理解,卻沒有體驗。理解和體驗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從我們日常經曆來看,過程是不斷變化的。過程之所以重要就是它決定著、體現了變化。沒有變化的過程,沒有參與者的思考、實踐、失敗、焦慮、挫折,結果就不會有任何價值。就拿從2006年公園開始編製兩規來說,就給我一些啟示。

  啟示一,結果是在過程中出現的,而不是在過程之外。我們兩規經曆了任務書編寫,明確總思路,規劃原則;進行了現場勘查,從客觀角度了解公園現狀;開展了從園長到科長訪談,了解了管理層對公園現狀的認識和發展的要求……,一步一步的過程決定了我們今天的成果的形成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啟示二,工作中要有一個目標,作為中層幹部要有盯住目標推進工作的決心和毅力。我們的工作目標往往不是以人的喜好為依據的,接受了這個任務,就要求我們為之奮鬥。這個過程充滿變化,但是不能鬆懈,始終保持一種韌勁。

  啟示三,工作中要把握最終目標和現實目標的統一。任何遠大目標都要經過一個一個不同階段性目標的來實踐,階段性目標的製定、組織實施是為最終目標的實現提供準備,階段性成果豐富著最終目標。最終目標規定者階段性目標,不能偏離這個中心。作為中層幹部要有對最終目標的把握、理解,同樣要有對階段性目標的控製能力。


晉公子重耳之亡讀後感(二)

  看完這本書,讓我想起那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曆經磨難,才具有擔當大任的資曆。

  從重耳的經曆中,不僅讀到了曆經磨難可以完善一個人,更讀到了在麵對無數磨難時,我們還需要忍耐。重耳幾乎走遍了所有的國家,有很多國家都並沒有熱情的款待他,而是欺負他。坎坷、折磨、挫折、不幸、苦難、痛苦、狐獨、絕望、屈辱、失敗、恐俱這一切看似不可思議的東西他都因為忍耐而度過。寫到這,想到了前輩為我們做的典範。紅軍在長征的時候,爬雪山、過草地、吃野菜、喝雪水,避開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最後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紅軍在艱苦中忍耐,在艱苦中磨練了意誌,在艱苦中強化了隊伍,又如孔子,他說過小不忍,則亂大謀。他自己為了恢複周代的禮儀製度,不惜克己,力求用自己的行動來實踐自己所信奉的理想。比如韓信,他在微賤之時,能夠忍受淮陰少年的胯下之辱。比如公子重耳,在向農夫討食時得到的卻是土塊,能夠收鞭息怒,將土塊當寶物收起。

  在奮鬥的過程之中經不起折磨,受不了坎坷,吃不了苦頭,忍不住痛苦,耐不住寂寞,沉溺於安樂,迷戀於幻想,都不可能達到目標,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忍耐是事業成功的奠基石。能夠吃苦耐勞、忍饑挨餓,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求生存,才能戰勝敵人,壯大自己。


晉公子重耳之亡讀後感(三)

  《左傳》是我國文學史乃至曆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它記敘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諸侯的爭霸,公式的卑弱和大夫兼並,表現了新舊政治勢力的消長,揭示了社會變革的趨勢。而《晉文公重耳之亡》這一篇就是講的鼎鼎有名的晉文公在還是公子的時候是如何流亡國外曆經坎坷,最後成功回國繼位的曆史。

  在重耳長達幾十年的流亡生活中,他先後流亡到了狄、衛、齊、曹、宋、鄭、楚、秦等國,受到過讓他樂不思蜀的款待,也受到過無數的白眼和無禮的侵犯,最後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得以回國繼位,最後一雪前恥,走向成功。我想,這其中的緣由除了他本身的領導才能和一些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堅持,忍耐等,也與他周遭的環境也是分不開的。

  從文中我們都知道,當晉獻公攻打蒲城的時候,追隨他一塊兒出逃的人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和司空季子、,除此之外還有介子推。他們一直追隨重耳流亡,不管是備受禮遇或是遭受冷遇,他們始終對他不離不棄,堅持君臣之禮。

  剛離開重耳的外公所在的狄國,離開了安適的避風港,他們就遇到了第一個麻煩——鄭國的忽視。鄭國國君拒絕以禮款待他。甚至到他們一行人行至五鹿的時候,重耳不得不得放下身段向路邊一個農夫乞食。可想而知,當時的重耳是已經走到了怎樣的絕境!連自己都養不活,流亡國外,所謂尊貴的身份也隻能算得上一個前途未卜,到了鄭國地界更是一錢不值。在我看來,追隨他的這些臣子們,已經全然沒有留在他身邊的意義了。可是他們非但沒有拋下他,更是在農人遞來土塊當做食物施舍給重耳的時候提醒他:這是建立國家的預兆。他們到了這個時候仍然用最崇高的對上之禮對待重耳,提醒他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和目標。可見他們的用心良苦啊。

  即使是在曹國,曹共公因為好奇心而偷看了傳聞中駢肋的重耳沐浴,這種行為在古時候放在一個平常的市井小民身上都是無比失禮的,更何況是為國之儀表的一國之君。重耳所受的侮辱之甚可想而知,他會作何感想,而追隨他的臣子們又是多麽內心煎熬的去麵對自己的主上受到的侮辱,並堅持陪伴他走出陰影?想必他們當時為了重耳所作的努力更是不可估量的,為了重耳的大業,他們選擇一忍再忍。

  而最讓我為這些臣子的作為而感動的,是介子推。曾經看到一個故事,說他追隨重耳流亡的時候,有一次重耳沒有了食物,介子推便躲入山穀,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塊肉給重耳吃。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介子推為重耳忍受了多少的痛苦,做出了多大的犧牲啊。可是到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之下成功回國繼位,他卻並沒有要求封賞,反而把這種封賞看作是無功受祿,是一種罪責,對功名利祿沒有一點欲望和貪戀,最後選擇了跟母親一起出世隱居。有如此賢德而又無私的臣子輔佐,重耳怎麽能不成功?

  還有一個人也是不得不提的,她就是薑氏。薑氏本是重耳流亡齊國的時候,齊桓公給重耳娶的妻子。照理來說她隻能算是齊桓公安插給重耳的人,一旦有事情發生的時候,她應該立馬向齊桓公報告,她應該扞衛的是齊國的利益。可是當聽到女奴報告的臣子們有關逃離齊國的消息,她當機立斷殺掉了女奴,法並主動勸說重耳不要貪戀享受,安於現狀,最後甚至協助臣子們把樂不思蜀的重耳綁出了秦國。正是因為有她這樣一個深明大義的女性,重耳才沒有埋沒在齊國的安逸裏,才有了後來的雄才大略的晉文公。

  重耳一路上遇到的那些國君對他的影響就是有兩麵性的了。他們沒有一個人向前麵提到的那些人一樣是真心的想要為重耳著想的。他們隻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相應的作出判斷來決定對待重耳的方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變成了重耳回國之路上的一個個考驗,就如同西行的玄奘需要麵臨的九九八十一難一樣,是他修成正果的必經之路和必要的幫助。他們給了他安居故國所不可能麵臨的挑戰,讓他學會如何讓去認識身邊的各種情境對自己究竟是好是壞,讓他學會從表麵的安逸看到那下麵的暗流洶湧,讓他學會忍耐,學會堅持,學會前進。畢竟,要真真正正的獲得成功並不是那麽的簡單。

  那麽重耳自身呢?從小雖然優秀,卻總有個背景更強大的哥哥壓在上頭,連自己的親外公都認為太子強過自己,可能重耳也自覺極為希望渺茫。這樣就算了,驪姬扳倒太子之後,自然地把矛頭指向了他。因為驪姬的詭計和讒言,他百口莫辯,值得逃回封地蒲城。父親派派來的攻打他的軍隊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因為孝義拒絕了封地臣民堅決回擊的建議,隻帶上幾個臣子就踏上了流亡的道路。到後來的漫漫征途,風雨無阻。想來如是說非要給那些臣子的忠心奉獻找一個理由的話,重耳的孝義可不可以算作是其中之一?()

  從這篇文章來看,我覺得重耳是那種比較容易激動,但是又能夠采納別人的意見的那種領導。狐偃把他拖出齊國那個表麵上的安樂窩的時候,他甚至跳起來追打狐偃,但是在鄭國遇到的農人遞土塊,他立馬就暴跳如雷,可是隻要臣下給出合他意的解釋,他又能馬上冷靜下來,與剛才判若兩人。這也許是他作為一個君主性格喜怒無常的表現,但是總的來說他也算得上是和能夠理性的控製自己情緒的人了。

  不管最主要的條件是什麽,重耳他終究是晉文公了,從他這一段坎坷的曆史,我們也許會為他們的君臣之禮而歎服,會為薑氏的深明大義而讚歎,會為晉文公的孝義舉動所感動,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的是,重耳他曆經十九年的堅持。

Tiny
發現更多相似內容:
  • 晉公子重耳之亡讀後感

    晉公子重耳之亡讀後感(一) 前不久有空重拾起買了很久的《左傳今譯》一書,一是放鬆一下心情,二是學習些...

{$tongji}